【点赞骄子·考研风采录】何淑丽:以坚持为笔 “战”就梦想华章

作者:大学生记者站、党委宣传部日期:2025-04-15点击:113

编者按:考研,绝非一条坦途,意味着无数个日夜的挑灯夜战,意味着要在孤独中坚守,意味着要一次次战胜内心的疲惫与焦虑。在铜院,就有这样一群勇敢的逐梦者,他们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向着考研这座高峰奋力攀登,用汗水与坚持书写着青春奋斗篇章,构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图书馆的角落留下了他们专注阅读的身影,自习室的灯光见证了他们思索难题时紧锁的眉头,校园的小径回荡着他们背诵知识点的声音。他们放弃了休闲娱乐的时光,告别了轻松惬意的生活节奏,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与自我较量的战斗中。这份对梦想的执着、对人生的坚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校大学生记者站推出【点赞骄子·考研风采录】系列报道,旨在展现铜院学子的风采,营造优良学风。

何淑丽,女,中共党员,法学院2021级法学卓越人才班学生。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1次、“望岳利他”一等奖学金3次、优秀学生奖学金特等3次,获评“优秀团干”“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成功“上岸”上海财经大学。

(何淑丽获得的荣誉证书)

沪上逐梦路  一位法科学子的考研抉择战

目标,是种子的向光性,是候鸟的归航本能,它让混沌的生长有了破土的形状。2021年夏天的大一课堂上,老师们所分享的科研故事让何淑丽第一次认识到学术探索的无限可能,在她的心中播下了向往的种子,对研究生生活充满期待与憧憬。随着时间的推移,何淑丽对研究生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考研的想法也愈发坚定,也渐渐明确的考研目标,希望能够在研究生的学术平台上,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研究能力。

(参加学科竞赛的何淑丽)

  “考研的选择非常关键,既不能过于理想化,也不能低估自己的能力。”何淑丽总结道。她充分结合了城市资源、院校特色和个人能力,审慎地对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进行选择。选择上海,源于理性与热爱的交织。外滩的法治实践图景与黄浦江上往来的货轮,让何淑丽看到法律与经济交融的鲜活样本,信息资源的丰富性与人群的多元性也让她看到这座城市的机遇与活力,更加确信这座城市能为法学研究提供丰沃土壤。院校筛选时,何淑丽发现上海财经大学在培养方案上与她的学术期望和职业规划高度契合。最终,她在反复权衡自身实力与院校竞争力后,锁定了这所财经类高校。

书页间的星光  一个法考生的记忆突围战

目标的锁定让何淑丽明晰了前进的方向,然而,前进的道路上也会有迷雾。专业课的庞杂内容和巨大的记忆难度将文科生的自信碎成齑粉。政治的框架、英语的真题都能按部就班地攻克,唯独专业课像片望不到边的森林,专业课成为何淑丽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她发现,尽管自己努力背诵,那些背过三遍仍模糊的知识点,像顽固的暗礁横亘在航道上,这种挫败感仿佛成了影子,时刻伴随着她。

成长的痛,恰是向上的证明。何淑丽也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她尝试着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冲出了破晓前的黑暗。她坚持每天早上进行背诵,到了晚上,她会再次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以巩固记忆。此外,她还会与朋友和家人用“你问我答”游戏巩固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来发现并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冰冷的法律条文在欢笑中扎了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何淑丽迎来了破茧的回响。在第二轮背诵时,她惊讶地发现书页间不再是陌生的面孔,那些曾让她失眠的知识点,此刻像训练有素的士兵列队待命。何淑丽还特别提醒未来的考生们,记忆是耐心的修行:“当面对专业课背诵内容繁多且难以理解时,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赶进度。必须先理解内容,然后再进行记忆。对于主观题的复习,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答题模式,多在答题纸上进行实际练习,这样在真正进入考场时,才能保持镇定,不慌不忙。”

暗夜中的温暖  一场病痛中的考研守护战

在备考的漫长道路上,何淑丽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其中一件事尤其让她难以忘怀。那是蝉依旧在鸣的9月份,“法考”客观题考试迫在眉睫,巨大的压力导致何淑丽患上了神经耳炎。夜晚,剧烈的耳痛让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能在痛苦中一边哭泣一边学习考前的复习课程。在这个脆弱时刻,室友伸出了援手,体贴地为她带来了止疼药,帮助她缓解了痛苦。第二天的清晨,朋友也赶来陪伴她一同前往医院就医。这段艰难的经历让何淑丽深刻地认识到了心态调节的重要性,并对那些在她困难时刻给予帮助和支持的朋友们充满了无尽的感激。

现在,何淑丽已经成功地通过了考试。考研成绩公布那天的狂喜早已沉淀,留下的是更深刻的领悟——那些在病痛中传递的止痛药、凌晨的陪伴、云端的鼓励,比任何知识点都教会她:所谓成功,是一个人咬牙奔跑时,身后亮起的千万盏星光。

“踏雪寻梅终得见,守得云开见月明。”这十几个月的备考生活,何淑丽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韧性和力量。考研成功上岸不是人生旅程的终点,相反,它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为我们的未来注入了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力量。

何淑丽衷心祝福大家,无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能收获到自己最满足的答案!

(来稿时间:2025年4月15日 撰稿:学生记者 胡豆 夏霜 照片:受访者提供 荐稿:周佳佳 编辑:张文斌 审稿:杨昀/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