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春来东风劲,奋进正当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我校师生热切关注两会盛况,通过多种形式收听收看,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纷纷表示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锻造新优势、再攀新高峰,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陈昌文: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前瞻之际召开的一次集思广益、共谋发展、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盛会。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催人奋进。2025年,是十年建成教育强国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国家将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出了“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谋划“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了方略。我们当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担当,将全国两会精神融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中,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铜陵学院力量!
电气工程学院院长吴卫兵: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让我们联想到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的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总体部署,正是我校积极应对产业变革、服务国家战略、强化特色发展的明智之举,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的必由之路,是学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宝贵契机。《报告》还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进硕士学位立项单位建设。同时,不断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积极填补传统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努力培养当前社会和现代产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实践教学管理处副处长徐向棋:认真聆听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心充满振奋与使命感。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被提及的次数为“45次”,是报告中排名第四的高频词,仅次于“发展”“经济”和“改革”。这一高频词的出现频率反映了政府对科技、产业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科技创新不仅是教学与科研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推动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作为大学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创新引领者,既是科技创新的实践者,也是未来人才的塑造者。面对技术迭代与产业变革,唯有主动拥抱变化、深化产教融合、优化评价体系,才能为“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可持续的智力支持。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副院长(负责工作)刘静: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成就,明确了新一年的发展目标和政策方向。2025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将启之年,在新的历史坐标,新的时代使命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家国情怀,涵育责任担当,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同时,作为文艺学院负责人,我将带领学院师生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强化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提升人文学科交叉能力,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升级新文科建设,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添砖加瓦。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负责工作)齐平:我深感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为高校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正以服务铜陵市“铜”产业链升级为核心,构建“智能感知-工业视觉-知识发现-大数据运维-数字孪生”全链条学科体系。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贯彻“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的要求,重点突破铜基材料大数据治理、工业视觉、智能制造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培育既懂算法又通工艺的复合型人才,为铜陵市建设世界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提供智力支撑,以实际行动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
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负责工作)张少伍:《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这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和重要举措,为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机械工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和数字化赋能,以硕士点立项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学院现有科研平台和安徽省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优势,面向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铜陵市铜基新材料主导产业,聚焦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问题,从实验室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带动铜基新材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促进铜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将铜陵学院打造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负责工作)崔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高校发展擘画蓝图,倍感振奋。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既要深入学习领会两会精神,还要尽快将会议内容和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更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提升思政引领力,锻造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新模式,深入推进思政课思维教学改革创新和数字化赋能,做好校本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画好大中小学“同心圆”,坚持干字当头,共同团结奋斗,全力交出一份质量高、成色足的高分答卷。
校团委副书记周万强: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位高、目标明、落点实,使人倍受鼓舞。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我国在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下取得的重大成就,字里行间勾勒出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磅礴画卷。在新的一年,发展环境依然严峻而复杂,但我们信心不减、干劲十足。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关键节点。我们更要提高站位、握紧时代接力棒,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分忧。信心凝聚力量,实干谱写华章,铜陵学院团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中心大局,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领全校广大团员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风高浪急,更显初心如磐。长风破浪,愈知壮志长存!
学生处就业指导科科长常强强: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中31次提到“就业”,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渠道。作为一名高校就业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备受鼓舞,在工作中,我们要提高站位,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促进毕业生就业摆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就业育人”的理念,深刻理解和把握就业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春季攻坚行动”“百日冲刺行动”,强化就业帮扶,鼓励引导毕业生主动择业,顺利就业。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就业工作中去,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添砖加瓦。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师杨龙飞:春为岁首,凝心聚力,备受期待的2025年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我全程直播收看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倍受鼓舞、倍加振奋,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特别是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让我深受激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全国两会精神,践行“勇于担当”的要求,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的学习与研究中去,在实践中发挥专长,在奋斗中擦亮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融学院专职辅导员徐友名:作为一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及“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 干预机制”,使我更加明确方向,也深感责任重大。这份报告不仅彰显了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更为我们这些深耕于心理健康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我们深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其个人的学业成就与人生发展,更是国家未来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们将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之中,助力学生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也赋予我们更大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素养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全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深化,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
学生记者、2023级会计学专业赵莹:全国两会的召开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是了解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从中搭建起社会工作和专业知识的桥梁,以自己所学助力发展。全国两会报告中强调“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等内容,让我意识到财务在风险管理和财政监督中的重要性,财务作为财务信息的记录者和分析者,在债务管理和风险防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一名财务方向的学生,这让我更加关注自己的专业在公共财政领域的应用,也激发了我未来在政府或公共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兴趣。
(来稿时间:2025年3月6日 组稿:张文斌 编辑:张文斌 审稿:杨昀/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