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促进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科学谋划“十五五”,彰显“工商一体化”办学特色,锚定创建工商大学中心任务,实现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为将大讨论引向深入,在及时报道活动动态的同时,学校拟在自媒体开辟“培训谈收获”“学习谈体会”“交流谈思路”“调研谈发展”“汇报谈成果”等专栏,请院长“谈”、书记“说”、教师(教研室主任)“讲”、学生“提”、校友“谏”……采取文字、短视频、访谈等不同的载体、形式,让大家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学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动员会后,各院部充分利用《铜陵学院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学习材料》,结合实际,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教职工大会、“三会一课”等不同形式,开展集中或个人自学。现推出“学习思考谈体会”篇,将部分教职员工的学习心得、思考体会分享如下,以供交流和学习。
体育部副主任、王建明教授: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学习,让我对转变体育教育方式、方法等的意义,尤其是AI赋能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以往,我更多聚焦于运动技能的传授与体能的提升,而今则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体育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实践路径——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运动,更应在团队协作中培养合作精神,在竞技对抗中锤炼心理韧性,在规则约束中涵养责任与担当。
在日常教学中,我积极尝试将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堂,在讲解赛事礼仪时,引导学生理解何为尊重对手与公平竞争;在组织体能训练时,鼓励他们在突破极限中学会坚持与超越,不仅强健了体魄,更在精神层面实现了悄然成长。我将持续探索“体育+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路径,让体育真正成为支撑学生全面成长的有力基石。
合作交流处校友会(教育基金会、董事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解俊生: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校友与基金会工作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是链接教育价值与社会资源的关键纽带。将从三个维度深化工作创新。一是讲述校友故事、举办校友论坛等,以鲜活的成长案例展现教育成果,持续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二是构建常态化联络机制,策划校友秩年返校、助力地方校友联谊会成立,让校友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校友资源与学科建设双向滋养,形成“母校助力校友成长-校友反哺母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我们将通过多维度的实践探索,推动校友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迈进,在重塑教育价值认同的过程中,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法学院学工组长、专职辅导员金丽丽: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学习中,我收获颇多,特别是培训中各位专家的观点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跳出教育看教育”拓宽视野,“长板理论”突出特色,“分类发展”强调精准,“底线意识”保障安全,这些理念为学生工作提供了系统指导。
作为学工组长和辅导员,我们应该将大讨论的理论成果化为实际行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聚焦于学生事务管理,更要将学生工作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下思考,关注行业动态、社会需求,将社会发展趋势融入学生职业规划与价值引导,创新工作方法,助力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会计学院专任教师李振南:通过学习教育思想观念,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教育变革的紧迫性,认识到“工商一体化”特色发展,是推动学科建设,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要重塑教学内核。响应新文科认证与硕士点建设要求,在课程中融入智能财务内容,培养学生数智化决策能力。二要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校企共建真实案例库,将企业真实业务嵌入教学环节,打造“教学-实务”闭环,打破校园壁垒。三要强化立德树人与能力提升。坚持“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主动掌握智能工具,提升数智化教学能力,培育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今后,我将以思想破冰引领教学革新,为学校创建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
金融学院副教授丁友强:在人工智能重塑教育格局的背景下,推动工科与商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建设特色应用型工商大学的战略选择。我们应以“数智商科”为引领,以产业实践为落脚点,推进“工”“商”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数智技术解决复杂商业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智商科教育体系,需以数智科学与工程为技术底座,在数智经济的顶层框架下,系统推进数智会计、数智金融、数智管理等核心业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工商一体化”与教育数智化改革,不仅为新商科人才培养指明方向,也对教师的数智素养与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作为金融专业教师,我将以吴照明书记强调的“九个更”为行动指南,积极融入学校转型发展大局,为培养适应数智时代的卓越商科人才贡献力量。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主任、教工第三党支部书记史金成:学校开展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对我触动很深,让我对教育强国建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专任教师和专业负责人,我深刻认识到,在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我们应该打破传统壁垒,加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将产业前沿技术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虚实结合的项目化教学,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工程能力。要立足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借助虚拟仿真、AIGC等新技术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把行业最新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以真实项目驱动学习,助力学生成长为懂技术、善创新、精协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建筑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蔡爱民:通过参与本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我深刻认识到这场大讨论对学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兴专业,与安徽省“6178”现代产业体系深度契合。我们将积极参与学校“工商一体化”专业建设,强化学科交叉赋能,将教育思想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抢占先机,提高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在人才培养上,践行学校的“三进入三延伸三提升”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思想、共享共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面向“十五五”,我们将以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为契机,加强党支部建设,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学校创建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安徽省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经济学院专任教师殷雨晨:在这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学习中,我深入思考了数字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我深刻认识到,作为青年教师,必须主动求变,方能适应时代。我将把AI技术作为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支点,积极学习利用AI、大数据等工具,分析学情,设计个性化、探究式的学习项目。让课堂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人机协同、互动生成的智慧场域,实现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转变。
前路已明,唯行可达。我将以此次大讨论为起点,持续学习,勇于实践,努力将自己锻造为一名善用现代教育技术、精通智慧课堂设计的新时代教师,用更加先进的教育观念、更加清晰的育人思路,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审计处审计工作人员查文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为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中,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面对新发展格局,内部审计必须主动适应、积极作为。筑牢风险防线、彰显审计价值,不仅是保障组织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更是我们以高质量审计服务推动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持续推动审计理念的转变,坚持风险导向,促进业务与审计深度融合,努力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让监督与服务贯穿工程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作为一名内审工作者,我将把“三个立”的要求,真正融入工程审计的实践中,用扎实的专业能力,为学校的治理和发展贡献审计力量。
校团委宣传部副部长丁文茂:学校开展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是一项系统工程。专家讲座和个人自学,让我收获颇丰。
作为学校团学工作者,我们要及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做到“知行合一”。“知” 是方向,我们要看清教育强国的大势,深刻认识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重大使命和时代内涵,把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行”是落点,我们要将这些新的观念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尤其是在学生工作中,要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努力将“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细化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点滴实践,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稿时间:2025年10月12日 统稿:党委宣传部 编辑:张文斌 审稿:杨昀/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