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促进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科学谋划“十五五”,彰显“工商一体化”办学特色,锚定创建工商大学中心任务,实现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为将大讨论引向深入,在及时报道活动动态的同时,学校拟在自媒体开辟“培训谈收获”“学习谈体会”“交流谈思路”“调研谈发展”“汇报谈成果”等专栏,请院长“谈”、书记“说”、教师(教研室主任)“讲”、学生“提”、校友“谏”……采取文字、短视频、访谈等不同的载体、形式,让大家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9月19日至21日,学校召开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动员会,举办了2025年中层领导人员及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参训学员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收获满满、受益匪浅。现推出“培训结束谈收获(二)”,将部分学员的培训感受分享如下,以供交流和学习。
校工会主要负责人、离退休处处长 吴 红:本次培训专家报告高瞻远瞩、理论深刻、案例详实,为凝聚共识、转型发展等提供了重要指导,令人茅塞顿开,甚至醍醐灌顶,学习收获满满。学习永远在路上。作为一名工会领导干部,我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更新观念,加强调查研究。
校工会将组织动员广大职工认真学习研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强化个人自学,积极参与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和快速发展,实现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总务处(基建办)处长(主任)刘 鹏:后勤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和支撑性的重要作用,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后勤服务和保障。围绕此次大讨论,后勤职工将聚焦“六个后勤”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一是守稳守好后勤服务育人的“基本盘”,紧扣重点难点焦点,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积极推进服务创新,不断提升师生对后勤的“满意度”。二是创新创优后勤服务育人的“增长盘”,紧扣新形势新需求,积极稳妥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优化校园服务业态,以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便利化的服务,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三是谋深谋实后勤服务育人的“潜力盘”,积极谋划基建后勤“十五五”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科学编制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完善功能,积极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后勤工作对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
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陆丹丹:为期三天的培训,既是一次拓宽视野、能力提升的加油站,更是一次思想破冰的新的起跑线。作为一名新时代组工干部,我将带着提素养、提能力、提水平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扎实理论学习、认真交流研讨、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学思结合,聚焦“十五五,如何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更好引领保障学校事业发展”,以思想大解放推动观念大变革、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为完美收官“十四五”,科学谋划、顺利开局“十五五”,更加有力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组工人的力量,彰显组工人的担当。
教务处副处长 杨 英:参加此次培训,我对学校转型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明确了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引,锚定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聚焦“工商一体化”发展的办学特色与创建工商大学的中心任务。学习中,我深入领会教育强国、强省建设部署,明晰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路径。深知需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专业+产业”课程体系,把产业需求融入课程,培养适配区域发展的人才。面对科技革命,要推进AI与教育融合,打造“AI+教学”新模式。后续,我将继续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和教育理念。同时带动身边人,以硕士点冲刺为契机,深化内涵建设,为学校决战“十四五”、开好“十五五”新局贡献力量。
金融学院副院长、共青团铜陵市委副书记(挂职)张三宝:思想解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社会变革往往以思想突破为先导。正如吴照明书记指出的,当前学校正处于冲刺硕士点、收官“十四五 ”、谋划“十五五”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关键时期,我认为开展此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恰逢其时,因为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停下脚步来仰望星空。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将以此次讨论为契机,怀揣热忱、脚踏实地,在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用实际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 飞:本次培训以宏阔的视野与精深的思辨,为我们阐释了教育强国的战略蓝图,也照亮了新时代教育者的行动路径。它不仅是一次知识的集中赋能,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破冰,让我对肩负的使命有了全新的认知升华:教育家精神是引领我们穿越AI时代变革迷雾的价值航标;“破界融合”是驱动学科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引擎;而党建引领与干部担当,则是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的坚实根基。
此次培训是一次关键时刻的“充电”与“校准”。我将把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转化为谋划未来、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清晰的思路、更务实的行动,投身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中,为学校“十五五”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冯 娟:培训中,专家们以开放前瞻的视野、颠覆性的理论框架和直面现实问题的深刻洞见,不仅拓宽了我的认知边界,更引发了对教育强国战略的深层思考。我深刻认识到,在人工智能与产业变革加速的今天,高校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和“慢不得”的责任感主动推动改革。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入调查研究,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开放发展的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 王东生:经过三天集中培训,感受颇深。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加深了对教育强国建设、科研服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的深刻理解,同时明白,现在既是学校发展困难期,也是学校发展机遇和关键期。
作为二级学院分管科研工作的负责人,要锚定硕士授权单位申报、建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坚持“产教协同、研教融汇”,以科研标志性成果突破、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抓手,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学院科研能力的大提升。每一个机械人都要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从一个个小的突破,变成学校大的进展,用拼搏奋进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今年,学院实现安徽省科技奖网评零的突破,后期还要努力争取更多的科技奖突破。
发展规划处项目管理科科长 钱 敏:三天的培训,不仅是一次知识与理念的更新,更是一场关于教育工作的深度叩问,让我们能够跳出事务性工作的局限,以更宏观的视野、更深刻的认知,重新审视自身的工作职责与使命担当。
作为发展规划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专家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发展规划工作绝非简单的行政事务,而是学校对接国家教育战略、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抓手”,每一个项目的谋划与实施,都直接关系到学科建设的突破、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学校在区域教育体系中发挥的引领作用。这种思想上的蜕变,让我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也深刻明白,唯有持续学习、更新认知,才能跟上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好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秘书 孙 敏:作为党委秘书,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深刻领会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最新精神和战略部署,认真研究学校制定的政策法规,确保各项工作部署在落实中不走样、不跑偏。连续三天系统而紧张的培训,让我经历一场思想碰撞:当“人工智能”加速推进着人类的梦想,我们脚踏安徽的土地,带着美好愿景谋定架构。我们深知,一切宏伟的蓝图更需要从脚下的每一步开始。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将讨论的共识化为当下工作的清单,将思想的火花落实为具体的举措,用我们扎实而平凡的努力,为不平凡的学校教育教学事业改革助力添砖。
学生处易班办公室副主任 刘 伟:六场报告内容系统全面、数据详实,案例丰富,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宽度,紧密关联了学校发展实际与我们个人发展前景,既是一堂堂精彩的思政大课,也是一堂堂凝聚共识、激发动力的动员课,让我们收获颇丰。通过培训,我更加精准把握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国家及安徽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重要要求、教育强国建设及教育强省建设的重大部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
今后,我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创新的精神、更加务实的工作态度,为实现学校锚定的创建工商大学中心任务,实现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做出更多的贡献。
(组稿:党委宣传部 编辑:张文斌 审稿:杨昀/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