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培训结束谈收获(一)

作者:党委宣传部日期:2025-09-24点击:215

编者按:为促进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科学谋划“十五五”,彰显“工商一体化”办学特色,锚定创建工商大学中心任务,实现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活动。为将大讨论引向深入,在及时报道活动动态的同时,学校拟在自媒体开辟“培训谈收获”“学习谈体会”“交流谈思路”“调研谈发展”“汇报谈成果”等专栏,请院长“谈”、书记“说”、教师(教研室主任)“讲”、学生“提”、校友“谏”......采取文字、短视频、访谈等不同的载体、形式,让大家交流观点、碰撞思想。

919日至21日,学校召开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动员会,举办了2025年中层领导人员及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参训学员一致认为,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指导性,收获满满、受益匪浅。现推出“培训结束谈收获(一)”,将部分学员的培训感受分享如下,以供交流和学习。

校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公室主任罗冰:本次培训中,我切实感受到,扑面而来的AI时代是地方高校“错位发展”的巨大机遇。首先,要紧扣铜陵地区主导产业,瞄准工商一体化建设目标,建设“AI+学科”,借助AI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突围”。应大力建设铜业学院、探索建立材料化工学科,不断提升学科与地方产业的融合度,让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其次,要紧扣地方区域文化,瞄准传承优秀文化的目标,借助AI实现文化活化利用,实现“出圈”。应加大安徽区域长江文化的研究力度,努力形成区域文化研究特色。要重视文化普及工作,通过AI赋能让文学、历史、科技、艺术等研究成果反哺社会,努力使我校成为区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

机关党委书记胡松年:本次培训深化了我对“党建促发展”的思想认识。作为机关党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机关党建必须紧扣学校建设发展目标,彻底破除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我们将以此次大讨论为新的起点,着力引导全体机关党员干部争做表率,争先进位。在解放思想、服务师生、勤政务实、担当作为、清正廉洁上走在前列。狠抓工作作风转变,提升管理效能,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学校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

机关党委将强化使命担当,努力把每个党支部打造成攻坚克难的坚强堡垒,以机关党建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实现新的跨越提供坚实保障!

科研处副处长王伟赟:这次培训是一次的思想洗礼,更是行动的号角。邬大光教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张来斌院士的“高质量学科建设需遵循长板理论”、左敏教授的“分类发展、特色办学”、邓传淮司长的“底线意识”等等都让我意识到,高校科技工作者必须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和产业创新链,打破学科壁垒,强化需求导向,才能真正助力学校的内涵提升与特色发展。

通过学习,我对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路径和个人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们将按照党委部署的“做到九个‘更’”的要求,锚定创建工商大学中心任务,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硕士点建设、学科优化、数智化转型的具体行动,在“十五五”期间书写属于铜陵学院的奋进篇章!

会计学院副院长张艳:此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培训班,名家云集,很多观念让人醍醐灌顶。我们必须紧扣应用型定位,积极推进会计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将OBE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业务洞察力和综合决策能力,使其能够从传统的“核算者”转型为深度参与业务、支持战略决策的“价值创造者”!

当前学校正处于硕士点建设、谋划“十五五”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培训中形成的共识转化为切实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学院副院长李光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学校正处于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专题培训,组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恰逢其时。通过学思悟,我收获颇丰、感受深刻。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实践,必须时刻检视自己的思想;放眼看世界,得以从战略高度重新思考地方高校教育的目标与路径;汲取到众多先进教育思想与管理经验,为优化本职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面对光荣使命,作为中层管理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要积极推动新思想新观念落地转化,融入日常,把大讨论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改革发展的实效,用奋进之笔书写铜陵学院美好明天,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丽娟:以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为期三天的培训,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似惊涛拍岸激荡思维,内容丰富,启发深刻。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我们既是汲取智慧的学习者与思考者,更是推动改革的组织者与践行者——AI时代下,需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深植于每位教师的价值追求与教育实践中。要以“需求侧改革”为抓手,立足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依托“工商一体化”特色优势,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学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推动学校发展,核心在落实,要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师生的扎实举措、推动发展的实干担当,凝聚成创建高水平工商大学的强大动力!

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徐超:本次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以智能化全面赋能教育教学,培养能应对复杂现实挑战、驱动社会进步的创新型人才。我将自觉服务区域,主动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努力使学院成为支撑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智力引擎。积极践行“产教融合”理念,打破校园与社会之间的壁垒,推动校企共建课程、共享师资、共育人才,将真实项目与实践环节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协同提升。

展望“十五五”,我们将牢记学校“工商一体化”发展的崇高使命,自我革新,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协同共兴。

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忠明: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使我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历程有了更系统的把握,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作为学院教学副院长,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将以此为契机,紧扣国家战略与人民需求,坚守“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聚焦“数字化”与“智慧化”两大主线,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管理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学科专业与产业企业的适配性。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育兼具工科基础、商业智慧与管理能力的新型商科人才,为安徽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贡献更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支部书记杨虎: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我深受震动,受益匪浅。

一是精准把握了国家、安徽发展战略以及铜陵发展策略对高等教育的现实要求,深刻理解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的深刻影响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紧迫任务,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二是深刻理解了思想大讨论不仅是学校统一思想的重要战略部署,更是凝心聚力,夯实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的重要契机,必须上下同心,同频共振,贯彻到底,携手奋进。

三是必须学深悟透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当代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价值,彰显其天然亲和力、深远预见力、强大解释力、持久创造力、彻底批判力、强劲吸纳力和非凡锻造力。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行政秘书胡章砚:本次培训班紧扣教育思想大讨论,我收获颇丰。作为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行政秘书、专职辅导员,在学院日常运转中,要以高标准服务教学科研,助力营造培育优秀师生的良好氛围;在学院学科建设协调、资源整合等工作上,要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整合新思路,利用新兴技术和理念推动工作跨界融合;在个人业务能力上,要注重勤学善思,做学院行政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内行人,以实干实绩实效,成为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

未来,我将着力推动学生发展与学院建设同频共振,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彰显新作为新担当。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团委副书记、专职辅导员胡静:连续三天,我们沉浸在一场系统而充实的培训之中,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盛宴与灵魂的洗礼。尤其是,让我明白“原来AI就在身边。”作为学院团委主要负责人,要与时俱进,运用新观念、新手段赋能青年和学院团委共青团工作,秉持“守正创新”理念,以“AI思维”贯穿工作体系。我们要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思想引领从“理论灌输”转向“主动落实”;同时,精准捕捉青年思想脉搏,将第二课堂活动与青少年成长需求深度融合,真正推动“五育并举”落实落深。

党和国家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未来,让我们进一步解锁AI技术的无限可能,更好把青年学生团结凝聚起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体育部教学秘书陈雪晴:参与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作为体育部教学秘书,我对工作价值有了深刻认识:我不仅是教学运行的“服务者”,更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协同者”。以往工作多聚焦排课、协调等日常事务,如今我明确“以生为本”需贯穿全过程,更要主动担起“协调者”与“推动者”角色——协助教师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学与课外实践融合,关注智慧体育技术应用,让教学更科学高效。这次学习帮我跳出事务性局限,看清自身在体育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未来,我将以“服务教学、助力育人”为核心,把新理念落地为行动,为提升体育教学质效、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体魄贡献力量。

(组稿:党委宣传部 编辑:张文斌 审稿:杨昀/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