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报道我校以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作者:科研处日期:2025-09-19点击:10

917日,《安徽日报》以《驱动科技创新 促产学研深度融合》为题,报道我校高度重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通过三聚焦三优化”战略和“政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近年来,铜陵学院坚持立足铜陵、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坚定“走好应用路、做足‘铜’文章、擦亮财经牌”的发展思路,聚焦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学科专业布局、科技成果供给,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模式。

聚焦教育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该校构建“校地企协同”的人才培养生态。实践平台全覆盖。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建“四个中心”“四个基地”,挂牌成立铜业学院。完善“三位一体”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建成省级以上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4个,打造“浸润式”产教融合平台。双创教育显成效。“铜陵学院大学生创客空间”成为安徽省首家依托高校运营的国家级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双创项目近700项,孵化企业140余家,“多元浸润、学产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获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师资队伍强赋能。近三年,学校教师获省级教学竞赛奖项40余项,其中一等奖7项;选派300余人次教师挂职锻炼。

聚焦产业链,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校紧扣安徽省6178”产业体系和铜陵市首位产业需求,持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优化筑高地。坚持内涵式发展,以硕士点申报建设为契机,做新做大工科、做精做强商科、做特做优文科,形成工商管理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7门、国家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15个。需求牵引促转型。停招传统专业25个,撤销音乐学等与区域产业匹配度低的专业,新增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9个。产研融合结硕果。将专业研究与铜陵有色等企业发展痛点深度对接,开展联合攻关,实现从学科科研向产业科研的转变。近年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共立项横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与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国家级行业协会科研奖12项。

聚焦创新链,优化科技成果供给。该校搭建高能级平台、完善转化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平台升级强支撑。2022年以来新增省级科研平台7个,现有“安徽省铜基材料数字化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平台3个,依托各级平台组建并获批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成果转化创效益。成立铜陵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转移中心,出台《铜陵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2024年制定并发布国际/国家标准9项,开发安徽省首台套重大装备2项,转让专利61项。服务决策助发展。“长三角绿色转型发展研究院”获批“安徽省重点培育智库”。

铜陵学院将持续深化“三聚焦三优化”战略,以“政校企协同创新中心”为纽带,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原文阅读链接:https://szb.ahnews.com.cn/ahrb/layout/202509/17/node_07.html#c1105055

(来稿时间:2025年9月19日 撰稿:科研处 编辑:张文斌 审稿:孙玉永/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