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文艺学院:学生实践团队赴六安市苏埠镇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日期:2025-08-28点击:10

8 月 15 日至 21 日,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声’入乡土 ‘语’你‘铜’行” 实践团队,在指导教师王豪的带领下,在六安市苏埠镇开展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问卷调研、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参观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形式,精准服务“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振兴”主题。

为了解东街村普通话使用现状与推广难点,推普团队分成多个小组,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走进村镇集市的熙攘人群、社区活动中心、阡陌之间的青翠沃野…… “大爷,您平常跟外地来的客商打交道,会不会因为说方言讲不通犯过难呀?” 队员们用朴素的话语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在走访东街服务中心时,队员们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当地生态大米、手工挂面等特色农产品正借着电商东风外销,可农户们直播带货时,常因普通话咬字不准、表达含糊,直接影响“好货”的销量。经过一整天的收集与梳理,大家清晰归纳出“语音发音不标准”“词汇表达差异大” 等当地村民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时的堵点和痛点。 

随着淠史杭工程展览馆、古镇老街成为网红打卡地,商贩和导游的普通话水平成为影响游客体验的“隐形”短板。推普团队在展览馆入口处向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发放问卷,不少游客表示:“工作人员服务热情,但有些讲解带着方言,部分细节听不明白。”实践团随后与展馆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出协助开展“普通话+景区讲解”专项培训,将工程历史、治水故事等内容整理成标准普通话讲解词并录制音频,方便工作人员学习使用。 

推普团队来到苏家埠战役遗址及其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驻足于泛黄的战报、锈迹斑斑的武器前,聆听80多年前那场战役中,红军战士用方言喊出的冲锋号、老乡们用土话支援前线的故事。“这些红色故事如果只用方言讲述,外地游客可能难以共情;用标准普通话讲出来,才能让更多人感受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担当。”团队成员的感慨引发现场共鸣。

   此次苏埠镇之行,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乡土,从田间地头的问卷调研到展馆内外的交流献策,不仅让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更激发了他们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用青春担当践行使命的热情。后期,团队将持续整理实践成果,让“声” 入乡土的种子生根发芽,让普通话成为激活乡村文旅活力、传承红色基因的纽带,共绘语言发展新画卷,以语言之力为乡村振兴之路注入更多能量。

(来稿时间:2025828日 撰稿:王豪 编辑:周薇 审稿:裴吉慧 崔磊/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