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机械工程学院“3D 筑梦队”乡村振兴实践团赴六安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增材制造专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新途径。
水利丰碑忆初心 奋斗精神励前行
1952年元月创建、坐落于六安市霍山县城西的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坝”的佛子岭水库大坝,作为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凝聚着老一辈建设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的奋斗精神。实践团队第一站抵达这里,看着坝体上镌刻着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题词,感到这不仅是对水利工程的殷切期望,更象征着党带领人民战胜困难、建设美好家园的坚定决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奋勇前行。实践团随后参观了佛子岭水库文化馆,通过文化馆的历史影像、实物展品等,系统了解了佛子岭水库从规划、建设到守护的全过程,深切感悟到了党中央“治水兴邦”的民生情怀。大家还通过短视频形式,在自媒体平台分享了佛子岭水库的建设故事和参观感受,收到了不少网友的点赞。
军工科技强信念 3D打印筑梦想
安徽三线军工博物馆内不仅陈列着当年的枪械、弹药、通讯设备等军工实物,更通过复原车间、战地指挥部等场景,生动再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无数军工战士响应国家号召,从城市奔赴深山,在艰苦环境中隐姓埋名、攻坚克难,为国防安全筑牢根基的峥嵘岁月。团队成员来到这里参观,并通过远程连线江南机械厂第一代建设者邵福培同志,听老人家讲述当年的感人故事,更明白了3D打印在军工、航天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理想和深耕3D打印领域的决心。团队成员吴思源表示,专业不仅是谋生技能,更是续写红色篇章的“新武器”,要带着这份红色信念努力学习,让3D打印成为强国强军的重要力量。
调研献策接地气 青春力量助振兴
实践团来到红石岩村,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入户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与村干部、村民深入交流,了解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特色农产品加工存在“定制化包装难”问题,手工艺品生产效率有待提升。团队成员依托增材制造专业知识进行3D打印技术的宣讲,提出“3D 打印定制化包装模具”“个性化茶香手工艺品快速成型”等建议,得到村委会和相关村办企业的积极回应。团队成员何号车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看到,3D 打印科技不仅能服务高精尖领域,更能扎根乡村、赋能民生。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把专业所长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用技术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此次“三下乡”活动中,3D 筑梦队既弘扬了奋斗精神,又深化了对专业应用的认知。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学好专业知识,服务社会,让青春在科技强国与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
(来稿时间:2025年8月12日 撰稿:陈闻超 编辑:王美玲 审稿:张静波 张平平 崔磊/张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