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同心筑梦 共绘山河——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建筑工程学院日期:2025-07-24点击:2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1日至20日,建筑工程学院“同心筑梦、共绘山河”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行18人,赴义安区老洲乡光辉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画笔绘就美丽乡村新图景。

丹心共绘石榴红  赤子同耕振兴路

实践团精心打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墙绘创作活动。活动由汉族、回族、壮族、傈僳族等多个民族学生组成创作团队,以艺术为纽带,共同完成了寓意深远的“石榴籽”民族团结主题壁画。整幅作品以壮丽山河为背景,饱满的石榴在群山环抱中绽放生机,右侧“汇聚民族力量,石榴籽团结一心”的字样熠熠生辉,传递出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谊。

实践队员刘心雨在创作传统纹样时动情地说:“每一笔勾勒都是情感的凝聚。我们在描绘壮美山河的同时,也在用画笔诠释着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的民族情谊。”创作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向村民细致讲解每个图案的文化内涵,还通过现场互动交流,让“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深入人心,生动展现了文化互鉴、团结奋进的时代画卷。

老骥伏枥话初心  后辈寻根悟振兴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与村内七旬老党员共同开展“薪火相传话振兴”主题座谈活动。老党员以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话语,娓娓道来自己数十年来参与村庄建设的奋斗历程,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意义。同学们凝视着老人脸上镌刻着岁月痕迹的皱纹,仿佛触摸到了一部活的奋斗史诗,深刻感悟到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庄重典雅的村史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记录着党员先锋的感人事迹,一组组翔实的数据清晰勾勒出村庄发展的壮阔历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光辉村创新探索“党建+产业+生态”的兴村富民模式,如今已成为铜陵市规模最大的蔬菜生产专业示范村,成功打造出“景观太阳岛、生态光辉村”的靓丽名片。青年学子们通过系统梳理光辉村的发展轨迹,深切感受到党建引领与群众智慧相互激荡产生的磅礴力量,这些宝贵经验为后续实践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青春泼墨染青山  赤子挥毫绣田园

实践团成员们满腔热血地深入实践地点,通过座谈交流,了解了当地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及乡村发展现状。基于详实的调研数据,团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现代艺术理念与乡土文化元素有机融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兼具美学价值与产业特色的墙绘方案。从晨曦中泛着金光的千亩良田,到暮色里炊烟袅袅的农家院落;从承载着历史记忆的传统手工艺场景,到寄托着美好愿景的吉祥纹样,每一处构图都经过反复推敲,每一抹色彩都饱含深情,生动展现了实践团成员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与敬意。

在艺术创作中,实践团创新采用了“三维联动”的协同模式,由专业教师提供艺术指导,团队成员负责主体创作,当地村民积极参与意见反馈和辅助绘制。随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墙绘作品在村口巷尾渐次呈现,原本单调的墙面焕发出勃勃生机,化身为讲述乡村故事的生动画卷。这些富有创意的墙绘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风貌,更唤醒了村民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出共建美好家园的内生动力。

该实践团在秦明智、吴锡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以丹青妙笔为媒,以赤诚之心为墨,在广袤的乡野画卷上挥洒青春才情,勾勒出一幅幅饱含乡土情怀的乡村振兴时代图景。这场融合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承的实践,既是一次知行合一的美育探索,更是一场青年学子与乡村沃土的心灵对话。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艺术赋能乡村”的理念,以更多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深耕乡土,用青春的笔触唤醒乡村文化基因,以创新的力量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来稿时间:2025年7月24日 撰稿:秦明智 编辑:周佳佳 审稿:孙结才 张平平 崔磊/张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