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伊始,学校电气工程学院“油坊‘薪’传・‘乡’约振兴”实践团走进池州市石台县,深入古油坊实地走访,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台油坊榨制技艺的传承密码,感受传统手艺与乡村振兴的碰撞交融。
在石台县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古油坊里,古朴的榨油工具映入眼帘:巨型木榨、石碾、蒸笼……守护这项技艺的朱师傅手持工具,耐心向同学们演示了榨制技艺的全过程:从筛选原料、高温蒸炒,到包饼上榨、人工捶打…… 每一步都凝聚着老一辈手艺人的智慧。“这木榨得用百年硬木打造,捶打的力道、蒸炒的火候,全凭经验拿捏,差一点都出不了好油。”他的话语里,满是对技艺的敬畏。
交谈中,朱师傅感慨道,“现在年轻人一般不愿意回家务农。”他坦言,自己从事基层工作几十年,退休后接手油坊,就是放不下这门老手艺。朱师傅的话,道出了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的传承困境——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青年外流,让依赖手工、耗时费力的非遗技艺渐渐失去了接班人。
通过此次走访,电气工程学院“油坊‘薪’传・‘乡’约振兴”实践团成员不仅记录下石台油坊榨制技艺的完整流程,更深刻感受到“非遗”传承的紧迫性。成员们表示,将通过调研报告、短视频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古老技艺,为传统手艺注入青春活力,助力“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生。
(来稿时间:2025年7月24日 撰稿:邓敏 编辑:周佳佳 审稿:李顺齐 张平平 崔磊/张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