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4日至18日,在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郁从娟老师带队指导下,学校“小岗非遗传承星火队”赴小岗村,参加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
聆听专题报告,感悟实践伟力。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由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共青团安徽省委、安徽省学生联合会主办,面向全国高校遴选团队,我校“小岗非遗传承星火队”顺利入围。7月15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在小岗干部学院报告厅举行。团队全体成员认真聆听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的专题报告,学习了解“大包干”契约签订的历史瞬间、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小岗精神的接续传承,深刻感悟“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的实践伟力。
追溯发展脉络,传承沈浩精神。活动期间,团队成员走进大包干纪念馆。馆内,泛黄的分田契约、斑驳的测量工具以及陈列的年代旧物,将1978年那个冬夜的故事向团队成员“娓娓道来”。站在“十八个红手印”雕塑前,团队成员感慨道,“这不仅是农民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随后,队员们移步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这里陈列的沈浩同志的工作日志、走访农户的影像资料…… 深刻诠释着“群众离不开好干部”的初心。两组展陈的联动参观,让团队成员读懂:小岗的“魂”,是改革者的担当,更是共产党人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体现。
俯身田间沃野,实干彰显担当。顶着烈日,队员们戴着劳动用的手套、踏入田垄,投入到“分田到户”模拟实践,让田间地头的劳作成为最生动的思政课堂。这场与土地的“对话”,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劳动的意义,更在泥土的芬芳中筑牢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定信念。
深入体验非遗,传承凤阳风采。“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小岗非遗传承星火队”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在酿酒车间,感受粮食发酵的醇厚香气便裹着麦香、谷香扑面而来,体味酒文化的“真谛”;通过访谈金厂长,了解到非遗酿酒核心工艺及传承情况;在文化馆,现场演绎的花鼓表演赢得了阵阵喝彩,团队成员也跟着敲起花鼓,切身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次实践活动中,我校“小岗非遗传承星火队”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以实践感悟小岗精神和沈浩精神的重要意义。团队指导老师寄语学生:“既要读懂小岗的‘过去时’,更要写好非遗的‘现在时’与‘将来时’。”实践归来,团队成员将以专业赋能乡村振兴,书写新时代青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篇章。今后,学校将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强化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路径,引导更多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辽阔土地上。
(来稿时间:2025年7月21日 撰稿:郁从娟 编辑:周佳佳 审稿:程海云 崔磊/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