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1日,学校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青枝回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铜陵市铜官区湖滨社区,开展“童心向党 护苗成长”暑期公益课堂活动,通过多维课程与红色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20余名困难家庭儿童打造富有特色的暑期成长课堂,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传统文化新演绎。“看,孙悟空的金箍棒要这样画!”在非遗传承课堂上,团队成员手把手地教孩子们绘制皮影人物。以《西游记》为蓝本,课程将传统皮影艺术与现代动画元素巧妙结合。小朋友们不仅学会了皮影制作的基本技法,更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孙悟空玩滑板”等富有童趣的跨界作品。“原来传统文化可以这么酷!”一个小家伙开心地说。
思维训练趣味多。教室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咔嗒”声,原来是孩子们在挑战三阶魔方。实践团设计的“积分闯关”让思维训练变成了一场趣味竞赛。“我闯到第三关了!”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战绩。音乐课上,《彩虹的微笑》旋律响起,孩子们边唱边跳,将自己的梦想写进歌词。“我想当警察” “我要做老师”…… 稚嫩的歌词里藏着大大的梦想。新增的科学实验课更是引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一个个化身“小小科学家”。
红色教育润童心。“这半条被子,装着共产党对老百姓的深情。”在“中华魂”主题读书会上,一位宣讲员动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孩子们听得眼眶泛红。会后,实践团创新采用沉浸式教学,孩子们通过扮演小英雄王二小,亲身感受革命年代小英雄的无畏精神——一张张“红色基因传承卡”上,工整地记录着孩子们的感悟:“我要学习红军不怕困难”“长大我要报效祖国”。
长效机制护成长。除了给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课程之外,实践团建立了“1+3”帮扶机制,由每位成员结对3名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和心理关怀。其间,防溺水情景模拟、心灵树洞信箱等特色活动也陆续展开,全方位守护孩子们的安全与成长。
教育是点燃火焰,而非填满容器。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这支年轻的队伍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枝回声”的深刻内涵——以青春之枝托起希望,让爱的回声永续绵长。这场与孩子们共赴成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困难家庭儿童打开了看世界的新窗口,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梦想的种子,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成长画卷。
(来稿时间:2025年7月16日 撰稿:王炜 编辑:张文斌 审稿:裴吉慧/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