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教师寄语毕业生

作者:党委宣传部日期:2025-06-03点击:1221

毕业,是一场盛大的告别,也是一次满怀希望的出发。在学生们成长的道路上,老师一直陪伴左右,用智慧的光芒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以无私的爱呵护每一颗求知若渴的心,见证着他们的欢笑与泪水、进步与挫折……此刻,让我们一同走进 “【毕业季】教师寄语”,聆听老师们饱含深情的话语。纸短情长,是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顾,是对学生未来的殷切期盼,更是师者情怀最真挚的流露——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 黄晓东

报国 爱家 爱己 念校

亲爱的同学们,又到毕业季。我谨以以上四个关键词相赠,愿诸君心怀山海,步履从容。

报国者,当以赤子之心立命。报国非一时壮举,而是毕生担当。古有班超投笔从戎,今有热血青年扎根边疆。无论未来身处庙堂之高,或是江湖之远,让我们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襟怀,将热血汇入时代长河。

爱家者,当以感恩之心立身。家是血脉的根系,亦是精神的港湾。孟郊笔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道尽父母深情。纵使未来展翅高飞,莫忘“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箴言。让我们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温厚,守护小家温情,亦传递人间大爱。

爱己者,当以慎独之心立业。爱己非溺于安逸,而是修心砺志。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笃行,皆可为镜。无论顺逆,当以勤学丰盈生命,以自律抵御浮华。

念校者,当以饮水之心立情。李白曾叹:“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母校的钟声、师长的嘱托,终将成为魂牵梦萦的乡愁。他日若功成,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携经验反哺校园;若偶遇困顿,母校亦如陶渊明笔下“羁鸟恋旧林”,永远是你们栖息的归处!

纸短情长,伏惟珍重。此去星辰大海,母校静候佳音!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束红

代码人生  未来可期

亲爱的同学们,四载春秋,你们在逸夫楼机房的键盘声中编织梦想,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工作室的讨论中碰撞智慧,在赛场从容答辩,在舞台绽放光芒,在体育场挥洒汗水,更在社会实践中书写责任担当。那一个个拼搏、奋斗、欢乐的日子成为了大家回忆满满的青春。作为师长,我何其有幸见证你们的成长、蜕变。

一愿胸怀家国,肩承使命。 走出校门,你们是时代的答卷人。当数字技术擎起民族复兴的旗帜,愿你们以“铜院数计人”的担当,将理想汇入国家浪潮,用技术赋能社会,以创新破译时代命题。

二愿求知不倦,勇立潮头。 AI重构世界,算力重塑文明,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正呼唤你们的创造力。世界无永恒王者,唯有永恒探索者。保持终身学习,方能在技术迭代中做时代的领跑者。

三愿心若钢铁,笑对风云。 当算法遭遇现实的“异常数据”,当理想碰撞社会的“复杂系统”,请以“调试精神”面对挫折——每个bug都是进阶的契机。

四愿守护热爱,向阳而生。 在工作之外,请为灵魂留一片诗意缓存。无论是用代码作画、用音乐调试心情,还是在球场释放压力,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终将成为穿越风雨的冗余备份。正如丘吉尔所言:真正的幸福,源于灵魂深处不灭的热爱。

此去星辰大海,愿你们既有破解难题的缜密思维,亦有欣赏风景的浪漫情怀;既能用代码改变世界,也能以诗意温暖人间。铜陵学院永远是你们人生栈区里最温暖的静态变量,数计学院精神将化作你们人生中永不退场的守护进程!

电气工程学院 王悦

让电流载着理想  点亮未来星辰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手捧《毕业证书》即将跨出校门时,我仿佛看见无数跃动的电子正在组成一道璀璨星河——那是你们用四年时光焊接的电路板,是凌晨调试代码时屏幕的微光,是各种课题讨论中迸发的思维火花。作为见证者,我想用空间三个维度为你们标注未来:

一维:保持能量守恒的初心。无论技术如何迭代,物理世界的底层规律始终是创新的基石,就像能量守恒定律——愿你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有对知识的热忱,让输入的努力与输出的价值永远守恒。

二维:做时代的能源转换器。面对人工智能狂飙与碳中和转型的双重浪潮,愿你们既保持电气人严谨的电压控制思维,更敢于成为颠覆传统的变换者。当元宇宙重构电力网络,当量子计算碰撞电机设计,请用你们的专业代码为世界编写新算法。

三维:构建电磁感应的协作网络。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到5G通信,从智能电网到物联网,你们即将参与的每一个工程奇迹,都是无数场的叠加与共振。希望你们既要做点亮自己的独立电源,更要成为协同增效的耦合电路。

临别前,让我们再念一遍牛顿第二定律:  

Fortune(成功) = Mastery(精通) × Action(行动)

愿你们永远保持击穿困难的勇气,让青春的电势差在天地间迸发最耀眼的电弧。

建筑工程学院 谢中友

科技赋能智慧蓝图  奋斗缔造出彩人生

亲爱的2025届毕业生们:在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求学的时光即将定格为青春扉页。作为学院各专业的践行者,你们用结构力学的严谨筑牢知识根基,用GIS算法的精准解码空间奥秘,用建筑图纸的线条勾勒创新思维,用项目管理的全局视角串联工程脉络。

当新型城镇化浪潮与建筑产业数字化变革交汇,期待你们以土木人的担当构筑城市脊梁,以造价师的智慧平衡效益坐标,以建筑师的美学雕琢生活空间,以GIS工程师的科技赋能智慧蓝图,更以工程管理者的协同思维激活产业链条。

面对绿色建造与智能转型的行业趋势,望你们将BIM协同、装配式技术与课堂所学的工程经济、项目管理深度融合,在工程质量管控、全过程咨询、空间数据应用等领域彰显创新动能。无论深耕施工一线、执笔设计方案,或是开拓数字孪生新领域,请始终秉持工程师的信条:如钢筋混凝土般恪守职业信仰,如全站仪坐标般追求精准卓越,如预应力结构般积蓄突破力量。

同学们,努力奋斗是人生永恒的发动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拥抱无悔的青春,只有努力奋斗才能缔造出彩的人生!

外国语学院 赵文彩

扬理想之帆  赴星辰大海

当六月的蝉鸣轻叩夏日的窗棂,当垂落的紫藤摇曳离别的诗意,属于你们的毕业时刻如约而至。作为老师,我想用最真挚的话语,为你们送上最温暖的祝福与期许。  

首先,衷心祝福你们圆满完成大学学业,即将开启人生的崭新篇章。犹记得晨曦微露时自习室里琅琅的书声,更难忘夜深人静时图书馆里专注的身影。那些奋斗的剪影,拼搏的瞬间,都已成为镌刻在青春岁月里最美的印记。愿你们怀揣外语人的初心,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这个多彩的世界。

其次,我想告诉你们,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外在的成就,更在于内心的丰盈与从容。站在人生新起点,愿你们铭记:真正的国际视野,不是追逐远方的风景,而是扎根中国大地,用专业素养讲述中国故事。前路或许会有荆棘与迷雾,但请相信,你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星辰,都有照亮夜空的力量。愿你们以从容的心态面对挑战,以坚韧的意志超越自我,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绽放独特的光彩。

亲爱的同学们,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愿你们以理想为帆,以智慧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今日我们依依惜别,明朝我们必将相逢在更高处。愿你们此去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 

机械工程学院 王晓芬

紧握“两把钥匙”  在“中国智造”的新征程上奋发有为

当看到一拨又一拨的学子们身着学士服在这个2025年初夏的校园里流连的时候,作为在机械工程学院工作三十余载的一位老教师,我仿佛穿越时光,看到了四年前他们初入校园的青涩,看到了我在机械制图课堂上手把手教学的画面,看到了带领他们备战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的日日夜夜,更看到了他们比赛获奖后激动兴奋的青春面庞……

毕业季,想送给机械学子最珍贵的两把“钥匙”:一是牢记终身学习和获得美好生活的能力,二是承担家庭幸福的个人责任和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希望每一位机械学子多年后再见时,不仅成家立业、生活美好幸福,而且能够发自肺腑地对我说:老师,因为有您,那些冰冷的零件和机器变成了精准的线条和数据;因为有您,我能从那些复杂的零件图、装配图里发现机械之美;因为有您,我夯实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奠定了自己事业发展的根基。

长风破浪会有时,愿机械学子如精密的齿轮啮合住时代的步伐,在浩瀚的工程星海中寻找到自己的人生轨道,愿你们传承团结拼搏、精益求精的机械工程学院精神,不负老师的嘱托,不负母校的培养,在“中国智造”的新征程上奋发有为,为母校增添荣光。

祝福你们,新时代的机械骄子!

法学院 杨芳龄

岁月淬炼  “铜”心不改

亲爱的同学们,四载春秋,转瞬即逝。当你们即将迈出铜陵学院的校门,回望这段旅程,相信你们的记忆里一定珍藏着无数闪光的片段——图书馆里奋笔疾书的日夜、翠湖畔微风拂面的晨读、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还有教学楼里回荡的师者谆谆教诲。这些点滴,早已融入你们的青春血脉,成为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行囊。这座校园见证了你们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而你们也用奋斗为铜陵学院增添了新的荣光。  

未来的道路或许并非坦途,但请记住:真正的铜院儿女,当如青铜器般经得起岁月淬炼。愿你们始终保持“铜”心未改的赤子情怀,既有“铜镜照形”的自省精神,更具备“铜琶铁板”的豪迈气概。无论你们走向何方,母校永远以你们为傲!  

临别之际,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愿你们在人生新阶段,既能脚踏实地如铜官山般沉稳,又能开拓创新似长江水般奔涌向前。记得常回“家”看看,这里的梧桐树永远为你们留一片绿荫!

经济学院 储燕 

身心丰盈  前程似锦

亲爱的同学们,一纸证书,悄然为大学岁月落下句点。站在时光的渡口回望,铜院的草木都浸润着青春的温柔。课堂上的思想交锋,如璀璨星火点亮求知的夜空;图书馆里的点点灯火,似温暖灯塔照亮无数个埋头苦读的深夜,它们早已化作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勋章。

人生如海,此去将踏上新的征程。社会的浪潮或许汹涌,生活的画卷或许斑斓,愿你们始终记得,比功成名就更珍贵的,是心底那份澄澈的快乐。愿你们在追逐星辰时,也能聆听内心的潮汐;在攀登高峰时,不忘嗅闻沿途的花香。保持身心的丰盈,方能在岁月的长河里,将平凡的日子过成诗。

铜院的一草一木都在等待着你们归来,教室的灯光始终为你们亮着。无论何时,这里永远是你们温暖的港湾。愿你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愿你们前程似锦,常携笑意与安然!

工商管理学院 张保花 

跨界融合  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迈进大学生涯最后一站——毕业论文答辩时,四年的大学旅程已悄然抵达终点站。

四年前我们相遇,你们满怀憧憬步入校园,眼神里闪烁着好奇与忐忑,也透露一丝期待与希冀。今天,你们即将开始人生新的旅程,眼神不再迷茫,取而代之的是沉淀后的自信与坚定,更是充满坚韧和执着。四年来,你们从青涩稚嫩的社交新人,成长为懂得筛选人际关系的成熟个体;从“课表排满却不知为何而学”的探索者,蜕变为能清晰规划职业路径的实践者;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郎,成长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追梦人。

未来的你们,无论是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还是跨界整合的“商业导演”,请带好专业的多棱镜,握紧时代的平衡术,守护在变革浪潮中锚定初心的精神坐标。在这个AI重构管理生态的时代,比算法更珍贵的是跨专业协同的智慧,比数据更稀缺的是对社会需求的洞察。当机器学会深度学习时,我们的同理心、创造力与价值判断,将成为穿透数字迷雾的三棱镜,助力我们在数据洪流中校准决策的罗盘,于算法森林里点亮人文的火种,在商业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用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你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同学们,四年过去,青春未散场,只是换了一种更成熟的姿态继续奔跑。毕业快乐,不说再见!

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杜莹莹

公平与正义  热爱与责任

亲爱的同学们,时光飞逝,转眼间你们即将毕业,开启人生新的征程。在大学的这几年里,你们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对劳动者的关怀和对社会保障事业的责任感。你们的努力和成长,我都看在眼里,也深感骄傲。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关乎民生福祉,承载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你们所学的每一门课程,参加的每一次社会实践,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改善劳动者的权益,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贡献力量。在课堂上,你们认真钻研劳动法律法规,深入探讨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在实践中,你们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展现了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这些宝贵的经历,将为你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你们前行的底气和力量。

毕业是新起点,也是新征程。当你们将步入社会,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时,希望你们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保持对专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所学,用专业知识为劳动者撑起一片蓝天,为社会保障事业添砖加瓦,不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体育部 刘宜

高远  平抽  混双——以千钧之力展轻盈之美

五月的风里已有了夏日的温度,球场上跃动的身影、此起彼伏的击球声,即将化作你们行囊中的记忆。作为陪伴你们挥拍四年的体育教师,临别之际,我想以羽毛球为喻,赠你们三句“战术要诀”。

以“高远球”的视野规划人生航向。初入社会,或许会像接低空球般手忙脚乱,但请始终保留将球挑向高处的勇气。无论是选择职场、深造还是创业,都要像设计球路般主动布局——不必苛求每个决策精准如杀球,但需在试错中校准方向。

以“平抽挡”的韧性应对人生赛场。羽毛球双打中,最激烈的往往是中前场的快速攻防,这恰似你们即将面临的挑战。人生没有永远的主动进攻,学会在快节奏中稳住重心,在僵持中等待时机,亦是成长必修课。

以“混双配合”的智慧经营生命关系。球场上的黄金搭档,从不会抱怨队友漏接的球,而是用跑动弥补空档。就像混双比赛中,前场队员轻巧的放网与后场队员凌厉的扣杀,本就需要不同特质的交融。珍惜那些愿意为你补位的人,也要敢于成为托举他人的“二传手”。

最后,请永远保留一块“心灵球场”。球网永远在这里低垂,如同母校沉默的守候。无论你们飞向何方,请记得:真正的胜利,从来不是击垮多少对手,而是在起落回合间,始终热爱这场属于自己的比赛。

保持触球时的敏锐,守住扣杀时的热血,愿你们的人生如羽球般——纵有千钧之力,亦存轻盈之美。

(来稿时间:2025年6月3日 统稿:张文斌 照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张文斌 审稿:杨昀/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