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考研,绝非一条坦途,意味着无数个日夜的挑灯夜战,意味着要在孤独中坚守,意味着要一次次战胜内心的疲惫与焦虑。在铜院,就有这样一群勇敢的逐梦者,他们以笔为剑、以梦为马,向着考研这座高峰奋力攀登,用汗水与坚持书写着青春奋斗篇章,构成了校园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图书馆的角落留下了他们专注阅读的身影,自习室的灯光见证了他们思索难题时紧锁的眉头,校园的小径回荡着他们背诵知识点的声音。他们放弃了休闲娱乐的时光,告别了轻松惬意的生活节奏,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与自我较量的战斗中。这份对梦想的执着、对人生的坚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点赞。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校大学生记者站推出【点赞骄子·考研风采录】系列报道,旨在展现铜院学子的风采,营造优良学风。
徐嘉慧,女,中共预备党员,工商管理学院2021级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辅导员潘清老师。在校期间,她曾担任班级权益委员,获望岳利他特等奖学金1次、望岳利他一等奖学金1次、望岳利他二等奖学金1次,多次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员”荣誉称号,荣获省级奖项8项、校级奖项近30项。在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成功“上岸”上海海事大学。
高效学习法:科学规划与主动思考
“真正的备考不是时间的简单累积,而是一场关于效率的智慧博弈”。谈及学习方法,徐嘉慧同学强调“精准投入”的重要性。她独创性地将每日学习任务划分为“输入”与“输出”两大模块:上午专注于系统性的课程学习,并辅以思维导图的精细梳理;下午则通过高强度的真题演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解题能力。面对晦涩难懂的理论概念,她巧妙运用“费曼学习法”,通过与研友的互动复述,直至能用生活化的语言将其阐释透彻。此外,徐嘉慧特别重视错题复盘。她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三维体系:第一本笔记系统记录高频错题及常见命题陷阱,第二本精心归纳各类题型的解题模板与技巧,第三本则专门用于知识盲区的深度剖析。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系统回顾,由此构建起“错题诊断-深度反思-能力突破”的良性循环机制。“学习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但关键在于让每个错误都成为进步的阶梯”。这是她对错题价值的深刻理解。
时间管理术:碎片化与系统化并行
徐嘉慧在备考期间形成了一套高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她保持着科学规律的作息,每天6:30起床,午间保证30分钟休息,晚上11点前入睡,确保充足的学习精力。她特别注重时间的差异化利用,将整块的高效时段用于攻克重点难点,如把需要深度思考的数学计算安排在思维最活跃的早晨;同时善于见缝插针地利用碎片时间,如在排队时刷题、通勤时练习听力,实现“系统化攻坚+碎片化巩固”的有机结合。她还强调学习任务的科学分解,通过将大目标拆解为若干小单元(如将20页背诵量分解为4个5页),并按照优先级和难易度合理分配至不同时段,使学习计划更具可执行性。
心态修炼记:与焦虑和解 为信念续航
徐嘉慧在备考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心态调节方法。面对“背了忘、忘了背”的循环困境,她认为学会“与焦虑共处”才是突破关键。当情绪波动时,她会主动按下暂停键,通过跑步或与好友倾诉来重整状态。她发现:“化解焦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模糊的恐惧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把'我考不上的担忧转变为今天要攻克哪道题的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她善用心理暗示的力量:书桌前贴着梦想院校的照片,手机设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壁纸,每天清晨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些持续300多天的微小仪式,最终凝聚成“相信过程,结果自然水到渠成”的坚定信念,支撑她走完整个备考征程。
寄语学弟学妹:考研是场马拉松 请跑出自己的节奏
徐嘉慧用“方向感、节奏感、松弛感”三个关键词凝练她的考研心得。她强调:“备考如同马拉松,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步调,而非盲目跟随他人的节奏”。在她看来,考研只是人生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选择,不必将其神化为唯一出路。她以“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勉励学弟学妹:每一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每一滴辛勤付出的汗水,都在为未来铺路。只要我们保持热爱与坚持,终将在属于自己的领域绽放光芒,迎来春和景明的美好时节。这段旅程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那个在追梦路上不断成长的自己。
(来稿时间:2025年5月14日 撰稿:大学生记者站 照片:受访者提供 荐稿:徐友名 编辑:张文斌 审稿:杨昀/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