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4月14日至22日,文艺学院以“探寻闽南文化,赋能创意传播”为主题,组织2022级广告学专业师生54人赴福建厦门、漳州、泉州三地,通过为期9天的参访文化地标、对话行业专家、实践项目采编等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
文化溯源:触摸闽南非遗与现代创意的交融
在漳州南靖,师生团队走进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群,深入探访云水谣等标志性土楼建筑,通过实地观摩和讲解员讲解,了解土楼独特的建筑智慧、防御功能及家族文化内涵。其间,广告学专业学生以“土楼IP的活化与传播”为课题展开调研,结合三维建模、全景摄影等技术手段,记录土楼建筑细节,并围绕“土楼+文旅”“土楼+非遗”设计创意传播方案。学生王毓秀表示:“土楼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文化符号。如何用现代视觉语言讲好土楼故事,是我们广告人需要思考的命题。”
泉州之行则以“海丝文化”为主线,走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蟳埔女民俗文化村等地。在蟳埔村,学生团队以“簪花围”民俗为切入点,策划文旅推广方案,通过无人机航拍、Vlog记录等形式,多维度呈现非遗文化的魅力。
行业对话:探访数字创意产业前沿
厦门作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师生团队先后参访厦门红点设计博物馆、曾厝垵文创街区及多家知名广告企业,深入了解短视频营销、IP孵化、品牌跨界联名等行业的创新实践。在曾厝垵文创园,学生结合闽南建筑、美食等元素设计创意广告提案,分组完成“在地文化商业品牌策划”实战任务。企业导师评价:“方案兼具文化深度与市场思维,展现了扎实的专业功底”。此外,师生还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开展交流,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广告教育的转型”展开研讨。
课程思政:厚植文化自信
本次采编实践注重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在福建土楼调研中,教师团队以“建筑遗产中的家国情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土楼的聚落文化、防御智慧中感悟中华民族团结精神与生存智慧;在泉州海丝博物馆,通过“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史”主题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明互鉴”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广告学专业学生姚梦琪在实践手记中写道:“这次采风让我意识到,广告不仅是商业传播工具,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递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活动期间,学院还在厦门红色教育基地“陈嘉庚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通过回顾闽南华侨支持祖国建设的感人事迹,激励学生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国家文化传播事业。带队教师谢雅玲强调:“课程思政不是生硬灌输,而是让学生在行走中触摸历史、在创作中升华价值观。”
本次活动,学生累计完成短视频作品80部、摄影作品1000余幅、专题片10部,部分成果将通过学院公众号及合作媒体平台推广。带队教师章瑞总结道:“从课堂到田野,从理论到实战,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专业历练,更是一场文化漫游”。今后,文艺学院持续推进“行走课堂”教学模式,为区域文化传播与产业升级注入青春创意力量。
(来稿时间:2025年4月25日 撰稿:章瑞 编辑:周佳佳 审稿:裴吉慧 刘静/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