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2024年度铜陵学院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的通知

作者:日期:2024-11-27点击:958

教学院部、各部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坚持“四个面向”,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实行有组织科研,依据《铜陵学院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院办〔202462024年度校级科研计划项目包括:铜陵学院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省级科研平台研究专项项目、统战研究专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课题,现将本次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 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类别及相关要求

(一)铜陵学院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以解决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科技前沿需求为目标,聚焦“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软件、产业技术基础)突破和应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问题,发挥优势学科专业作用,支持科研工作者开展探索,优先支持企业委托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铜陵学院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设立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重点项目立项数量不超过申报数50%,一般项目立项数量不超过申报数量70%。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研究经费为:重点项目0.5万元/,一般项目0.3万元/,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研究经费为:重点项目1万元/,一般项目0.6万元/。立项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青年教师(男性35周岁以下、女性37周岁以下)承担项目的比例分别不少于60%

(二)省级科研平台研究专项项目

依托铜业发展智能决策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技术研究中心”)、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高端铜基新材料关键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铜基材料数字化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研究中心个省级科研平台,设立省级科研平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课题内容必须与省级科研平台的研究方向相符,否则形式审查不予通过。

1.依托重点实验室申报的项目必须聚焦铜产业与智能决策、铜经济与政策仿真、铜文化与数字创新方向(具体指南详见附件5);

2.依托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项目必须聚焦铜基材料及其生产废液提取稀土元素复杂结构铜基材料增材制造等方向;

3.依托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申报的项目必须聚焦时空大数据共享平台研究、空间地理信息环境遥感与模拟预测研究、高光谱地物精细识别分类与环境因子定量反演方法技术研究、遥感智能解译方法研究等方向(具体指南详见附件5);

4.依托高端铜基新材料关键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申报的项目必须聚焦无氧铜塑性变机理及控制、海洋环境下铜合金表面防护等方向;

5.依托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的项目必须聚焦铜基材料数字化智能制造的核心需求:工业视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与实践、面向铜基材料智能制造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等方向(具体指南详见附件5)。

具体项目名称根据研究方向自拟。省级科研平台研究专项项目设立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依托重点实验室项目研究经费为:重点项目0.5万元/,一般项目0.3万元/依托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的项目研究经费为:重点项目1万元/,一般项目0.6万元/。省级科研平台研究专项项目重点项目立项数量不超过申报数量的50%,一般项目立项数量不超过申报数量的70%,优先支持企业委托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的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青年教师(男性35周岁以下、女性37周岁以下)承担项目的比例分别不少于60%

项目研究成果要与申报书研究内容相关,完成单位须注明“铜陵学院 铜业发展智能决策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或“铜陵学院 安徽省铜基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或“铜陵学院 空间信息获取与应用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或“铜陵学院 高端铜基新材料关键技术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或“铜陵学院安徽省铜基材料数字化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三)统战研究专项课题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理论,选题内容设计围绕以下方向,具体项目名称根据研究方向自拟

1.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研究

2.铜陵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研究

3.铜陵地区佛教文化研究

4.高校师生信教现状研究

5.留学人员思想状况及政治引领研究

6.做好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工作研究

7.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特征及工作对策研究

8.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研究

9.新时代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路径研究

10.新时代网络统战工作研究

统战研究专项课题只设一般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研究经费0.3万元/,立项数量原则上不超过申报数量的70%,具体视申报数量和申报质量而定。立项项目青年教师(男性35周岁以下、女性37周岁以下)承担项目的比例不少于60%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课题

2024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课题围绕“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申请人根据以下研究方向,选择不同的角度、方法和侧重点,具体项目名称根据研究方向自拟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

2.“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

3.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安徽地方文化研究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榜样教育研究

6.地方社会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

7.绿色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8.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年发展研究

9.人工智能的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研究

10.当代中国社会心态、情感结构与价值观念变迁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专项课题只设一般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2年,研究经费0.3万元/,立项数量原则上不超过申报数量的70%,具体视申报数量和申报质量而定。立项项目青年教师(男性35周岁以下、女性37周岁以下)承担项目的比例不少于60%。项目研究成果要与申报书内容相关,完成单位须注明“铜陵学院 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铜陵学院基地”。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人须为我校在岗教职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具有一定的前期研究基础和实践经验,并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任务。

(二)铜陵学院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限中级职称(硕士)及以下人员申报,重点项目限副高职称(博士)及以下人员申报。专项课题项目申报人员无职称限制。有校级及以上在研纵向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得申报本年度科研计划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累计承担的校级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以上的不得申报本年度科研计划项目(从2021起开始计算)。

(三)每个申报人限报一个项目课题组成员最多参加2个项目的申报。申报人、课题组成员不能以已获立项、结项完成的相同或类似选题重复申报。

(四)项目组成员一般应不少于3人,每个项目组至少有1名学生参加。

(五)项目开始日期为2025年1月1日,立项后,项目主持人须配合主管部门接受管理,按时完成研究任务,提交结项材料,对不能按期完成研究任务的项目将依照相关文件和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研究成果需标注项目类别和项目编号,不按规定标注的成果结项时不予认定如项目被“终止”的项目负责人2年内不得申报校级科研计划项目项目“撤项”的3年内不得申报校级科研项目。

(六)其他未尽事宜,按《铜陵学院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院办〔20246号)执行。

(七)校级科研计划项目采用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申报开放时间:126-1223。登录步骤:进入学校网站首页点击“融合门户”-科研系统”即可进入科研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申报。申请书请同时上传匿名(不得出现申报人和参与人的姓名信息)的WORD版和非匿名签字盖章的PDF

(八)兼职教师按学科专业归口到相应教学院部请各教学院部科研秘书在20241223日前完成本单位的申报书审核工作,并将纸质材料报信息楼601室。申报纸质材料包括:

1.申报书11份(A4纸双面打印签字盖章

2.申报项目一览表1份(教学院部签字盖章)

联系人:张美美;联系电话:5881953

附件1:铜陵学院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申请书(人文社科).doc

附件2:铜陵学院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申请书(自然科学).doc

附件3:铜陵学院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申报一览表.xls

附件4:2024年院办6号关于印发《铜陵学院校级科研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pdf

附件5:部分省级科研平台研究专项项目申报指南.docx




科研处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