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巡礼】艺术教育中心:以美为翼,育人为本,依托优势艺术教学资源,谱写学校美育教育精彩篇章

作者: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日期:2024-10-26点击:352

铜陵学院艺术教育中心隶属于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是承担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专门机构。现有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30余人,艺术门类较为齐全,涵盖音乐、舞蹈、艺术设计、美术、书法、传媒、文学等学科专业。近年来,中心秉持“以美为翼,育人为本”的理念,深耕内涵、促 进交叉、尊重选择、重视体验,以培育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使命,依托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优良的教学设施、健全的艺术学科专业和高素质师资队伍资源,构建面向全校的艺术理论、表演实践和艺术创作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美育教育,营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校园文化环境,助力培养有艺术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以美育人 全员覆盖 公共艺术课程建设日臻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学校艺术教育中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艺术生活化、生活美育化的教育思路,营造生活即艺术、学习融美育,积极营造浓厚的艺术学习氛围,做到以美育人,全员覆盖,构建全面系统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艺术教育俱乐部让学生“乐起来”。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高校推行公共体育艺术教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意见》,积极推动我校大学生艺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艺术教育中心通过艺术教育俱乐部的形式,为全校学生学生开设了一系列丰富多彩、门类广泛的艺术教育俱乐部课程。近年来,中心先后开办了合唱、歌唱、古筝、小提琴、萨克斯、竹笛、二胡、琵琶、舞蹈、素描、书法(篆刻)、摄影等50余个艺术教育俱乐部,课程涵盖音乐舞蹈、美术、设计、语言、文学、传媒等多个艺术领域,受众学生3000余人,并常态化开展“音乐会”“美术作品展”“微电影展”“摄影作品联展”“诗歌朗诵会”“话剧表演”等艺术展演与展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全面融合实践体验、艺术欣赏与理论教学于一体,为学生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学习平台,学生逐步由感受、鉴赏艺术到创造、追求艺术之美,让学生乐在其中,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

  通识课四方联动让学生“融进去”。艺术中心积极挖掘优秀地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并按照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构建课内教学金课堂、校园文化全课堂、网络教学微课堂和社会实践活课堂的四位一体、相互联动“四个课堂”,达到融美于学、怡情育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育人效果。艺术教育中心与学校团委建立工作联动,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通过举办徽风皖韵进高校”“高雅艺术进校园”“美育大讲堂”等各类文化讲座、文化沙龙、艺术展演活动,让学生感受地域文化和高雅艺术的独特魅力。调动学生社团的积极性,举办社团文化节、草坪音乐节、“铜工艺品设计”大赛、“校园朗读者”大赛等活动,将美育教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学生在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现美、体验美、感知美,自觉地将审美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艺术课程学分制让学生“有选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指出:公共艺术课程与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2023年,为认真落实方案精神,实现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全覆盖”目标,学校正式将公共艺术课程作为必修课程,以2学分32课时纳入铜陵学院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自主选择的形式让学生选修学习,实现艺术学习“自主化”。中心开设60次的艺术课程包括《中国花鸟画》《安徽民俗民风民歌鉴赏》《摄影基础》《青铜艺术鉴赏-大美青铜器》等涵盖艺术理论、艺术赏析和艺术实践三大类,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选课学生突破4000人次,实现公共艺术课程2023级新生中的全覆盖,满足学生多元化的艺术学习需求让美的种子在每位学子心中生根发芽,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艺术视野。

以美化人 全面发展 美育实践活动质量逐步提高

  实践体验是整个艺术课程学习活动的基础和途径,激发学生们对艺术的兴趣,强调学生能够运用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提供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艺术表现热情。在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艺术教育中心致力课外艺术实践体验教育,全方位构建涵盖校内与校外的艺术实践课程体系。

实践学习感受艺术之美。在艺术实践教学中,提供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凸显综合性与分科性融合、人文修养与技能习得互补、实践创新与理论学习互动的创新课程设计。中心坚持抓好艺术实践课堂教学,同步开展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展现。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星期音乐会”“音乐技能竞技赛”“新年音乐会”“话剧表演”等一系列美育实践活动的参与和沉浸式学习,提升学生的体验感,拓宽其艺术认知视野,营造出一个以美为媒、环境熏陶的艺术学习场域,有效地活跃了学生的艺术思维。这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艺术实践活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艺术创新力与学习热情。通过校内艺术实践学习,学生们在艺术技能与创新能力上实现了提升,同时在自信心树立、社交技能培育等多个方面取得了进步。这些实践学习不仅有效推动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还锤炼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为其职业生涯的稳健起步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奠定了牢固可靠的基础。

  实践体验表现艺术之美。学校积极深化与美育实践基地深度协同育人,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全面参与美育实践基地的实训活动,通过开展美育“项目进校园”活动,把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传播美能力的培养延伸至社会。学校与铜官府文化创意公司合作设计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铜陵八景”被企业采纳并推向市场;与铜陵市教育局共同编制的“绘声绘色”已印刷出版;与安徽丽水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安徽非常广告等单位高级设计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艺术教育中心始终秉持开放办学理念,通过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和美育课堂”,主动担当起引领师生走向社会的重要职责,以艺术为纽带,深化校地合作机制,扎实开展“艺术实践进基层”“文艺下乡”“乡村艺术文化墙描绘”“小学生课后艺术课辅导”系列活动,在创作“美”、宣传“美”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以美培元 全力以赴 各级各类艺术竞赛佳绩频传

艺术教育中心将多样化的艺术竞赛活动作为提升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深度践行以赛促教的教学理念,将艺术竞赛巧妙转化为学生拓宽知识边界、锤炼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素养的宝贵契机。艺术教育中心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互相研讨,克服困难,指导学生精心打磨作品,积极参加各类艺术竞赛

  实践检验,创新美育培养新模式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探索构建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的美育创新培养模式。通过案例教学加深理论理解,通过名师讲坛拓宽理论视野,通过读书沙龙促进自主学习;通过“现代学徒制”实现“真学”,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技能竞赛实现“真检验”;通过企业“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让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实现审美素养的提升;通过鼓励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创客实验室,实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相统一的美育课程体系。2020年,“‘四个课堂联动’,推进传统文化融入美育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强化竞赛,提升艺术学习新成效。艺术教育中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赛事,以赛促学,加深学生对优秀艺术作品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近三年的安徽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铜陵学院捷报频传,共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6彰显了铜陵学院艺术教育的深厚底蕴与卓越成效。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铜陵学院摄影作品《手上功夫》荣获艺术作品类一等奖,是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作品,为学校赢得了极高的荣誉立足本体、强化实践、注重融合”—铜陵学院探索综合性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发展的特色之路》荣获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在被誉为“青年创意奥斯卡”的第二十七届全球“时报金犊奖”中,学校学生作品荣获金奖;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学校累计荣获国家级一等奖 8 次、省级一等奖80余次;在“青春•理想”安徽省大学生原创话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1次。进一步彰显了我校在美育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通过相关赛事的广泛动员、全员参与,真正实现美育教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覆盖,充分彰显了铜陵学院学生在艺术创造与实践领域所展现出的卓越水平与能力。

  艺术激发创意、创意赢得未来。作为审美教育手段的艺术教育,学校的美育最终落到艺术教育这个载体,铜陵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将致力于艺术让大学生更快乐地生活、更高效地学习、更自信地就业、更奇妙地成才,全面提升学校大学生的艺术素养而努力,积极优化公共艺术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把公共艺术教育多方位、系统化地嵌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在全省地方高校中树立典范,为学校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来稿时间:2024年10月24日 撰稿:张靖 徐书启 钟梦婷 编辑:张文斌 审稿:裴吉慧 刘静 陈昌文 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