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工作巡礼】机械学院: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构建“一三五”实践育人体系 努力实现“一融双高”

作者:机械工程学院日期:2024-10-07点击:1275

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专业、1个高峰学科、3个省级科研平台、2个产业学院,拥有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50余个,实践教学资源丰富,“一融双高”有成效。

深入推进“一融双高”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院坚持思政育人与实践育人实现同频共振,成效显著。学生第一党支部获批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并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学院党委入选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院获批为安徽省第四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动形成“一三五”实践育人体系。

学院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传承“对党无限忠诚,扎根基层、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民为民,勤奋敬业、锐意改革”的沈浩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积极推进“三进入三延伸三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紧密围绕“三全育人”一个总要求  制度化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紧密围绕一个“三全育人”总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风学风建设不断提升,加强育人制度化建设,十大育人体系逐步建立,尤其是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学院教师师德师风优良,质量育人意识显著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氛围正在形成。

全员育人不旁观。学院秉承教书育人,人人有责理念,党委倾力打造“师生有约”品牌系列育人活动,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以制度规范育人过程,分类别实施育人计划,要求专业教师重点做好课程思政教育,落实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人员积极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组织育人、资助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育人成效被安青网、中安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

全过程育人不断线。学院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学生学习成长的全过程,科学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从专业课到实践课,从线上到线下,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就业服务等,学院都高度关注、精心组织,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管理、服务的全过程。

全方位育人无死角。学院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包括课程思政、综合测评、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社会实践等,全方位对学生形成立体化、浸润式的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共同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扎实推进“教学、社会、创新”三项实践  全方位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学院扎实推进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实践三项实践,构建多元化实践育人体系,培养满足产业链、创新链急需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全方位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实践稳基础。学院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大力推进以“中鼎卓越工程师班”为代表的联合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科学规划和认真落实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强化实践教学的基础地位。注重在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应用能力,历届毕业设计选题中,工程设计类课题占比均在80%以上,各专业毕业设计双导师指导比例均高于20%。

“社会实践”强责任。本着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思考,学院在专业实践之外,通过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实施“五育”并举。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义务劳动等进行劳动教育;指导学生设计制作科技创新作品、参加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通过大学生节能减排协会等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服务社会意识;通过社区服务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通过组建退役士兵宣讲团进行国防教育;通过深入基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新实践谋长远。学院着眼长远,在开展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同时,以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为抓手,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院着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的“含金量”。学院鼓励教师参加SYB、网创等培训,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保障。学院大创项目获批立项数量每年均在学校前列,申报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校长奖学金获批占比接近30%,每年省级、国家级的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众多,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已经成为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亮点。 

牢固把握五个着力点  多层次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着力建设“实习基地”。学院做实做细做好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强“融入地方、对接产业”的力度,构建了“校内、市内、省内、省外”四位一体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建有博世力士乐气液电创新实验中心、金相创新训练中心等,并与铜陵有色金威铜业分公司、中鼎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大学生实习实训中心等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协议,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同时聘请中鼎股份、金威、中科深谷等企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实践教学工作,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着力开展“联合培养”。学院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与铜陵有色金威铜业分公司、安徽中科春谷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铜产业现代产业学院、增材制造未来技术学院。这2个省级产业学院面向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与企业在专业建设、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探索建立以市场需求、行业标准、职业需要为导向的产业学院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学院与中鼎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中鼎质量后备班”,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8年来,累计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200余人,多数已经成长为中鼎集团骨干。学院以该联合培养实践为基础申报的项目“‘产教相融、需求导向、双向联动’应用型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实践”获批为2023年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着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学院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实践团队以农村和企业为工作点,广泛开展理论宣讲、乡村振兴、红色基因传承、社会调查等活动,其中,“我家乡的红色印记”社会调研和展示比赛是学院党委打造的品牌社会实践活动。2023年,学院获批国家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2支、省级重点团队1支、校级重点团队5支,立项数量和等级均实现了新的突破,相关活动被“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

着力打造“学科竞赛”品牌。学院以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竞赛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现。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大赛、西门子杯全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周培源力学竞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成绩斐然。连续6届成功承办安徽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国赛成绩也在全国参赛的几百所高校中居于前列,在省内外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学校赢得了极高的美誉度。金相大赛已成为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的“金字招牌”和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着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了“学生自主、教师指导、学院统筹”的多元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依托多个省级教科研平台、实验(实训)室,以及合作企业,大力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近年来,有6人次参加创业类师资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现有创业培训讲师3人,其中1人获全国50强创业培训讲师荣誉称号。学院学生申请并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始终走在全校前列,近2年获批校级项目209项,推荐省级143项,参与大创项目的学生达800余人。

随着机械工程学院“三全育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全员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氛围日益浓厚,“一三五”实践育人体系得到全面构建,育人特色鲜明彰显,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学院将以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为引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夯实学院工科特色,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来稿时间:2024年9月27日 撰稿:机械工程学院 编辑:张文斌 审稿:张静波 张少伍 陈昌文 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