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0月至11月,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理念,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校园网持续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宣传展示五年来学校在立德树人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办学定位,聚焦内涵建设,锚定一流标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措并举推进一流专业、课程建设,深入推进“三进入三延伸三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理论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努力实现财经教育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工科发展势头更加强劲,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育人进一步紧密,把学校建设成为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特色鲜明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凸显“金专”建设成效
人才培养有高度。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等要求,把握教育发展新形势,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学校召开了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部署会,制订《铜陵学院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性意见》,明确培养目标,凝练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融合社会责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专业建设有厚度。学校始终坚持把“双万计划”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建设标准,全面加强工作调度,取得可喜成绩,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等4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1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高度重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把“双一流”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制定了《铜陵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6)》《铜陵学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办法》,推动一流专业建设和专业认证,持续开展传统专业升级改造;2024年铜陵学院获批立项2个省级微专业;校级立项7个微专业,进一步对接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布局,加强卓越人才培养,带动学校专业建设质量整体提升。
系统优化课程教学大纲 形成特色“金课”体系
课程教学有效度。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结合”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了“校内评价-毕业生跟踪-用人单位反馈”三位一体的卓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系统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方向选修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公共选修和第二课堂的课程资源,出台《铜陵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铜陵学院2023版课程教学大纲修(制)指导性意见》,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有效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而实现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一流课程有深度。学校制定《铜陵学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铜陵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标准》,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更新知识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通过立项推动、重点培育,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学校现有《会计学基础》和《大学生创业基础》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近三年,获批《高级财务会计》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5门,立项《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校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
创新智慧课堂教学形态 全面锻造“金师”队伍
智慧教学有新度。为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建设思路,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改善教学条件,建成8间智慧教室。搭建“电子班牌”“在线巡课平台”等现代化教学管理平台,加强教学管理,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提升教师智慧教学素养,激发青年教师信息教学融创能力,教务处协调各院(部)组织开展了1200余人次教师专业能力培训活动。
教师比赛有力度。在安徽省第六届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徽赛区)、安徽省本科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第八届“高等教育杯”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安徽赛区)中,我校教师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7项,并首次举办铜陵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造就了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强化学科竞赛育人平台 共享校企合作“金地”
学科竞赛有温度。学校扎实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将学科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环节相结合,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位居第63名,位于全省同类高校前列。2024年我校共举办30余项校级学科竞赛,参加学生人数达1.3万人次,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和技能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达102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0余项,成功举办安徽省金相技能大赛及2024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安徽赛区暨华东三分赛区;其中学校参赛队伍在全国金相技能大赛中代表队荣获“全国团体三等奖”,学生个人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2024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获得国家级特等奖第一名及特等奖第二名 ;在学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斩获金奖1项,银奖7项,铜奖8项,在安徽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省赛中获得一等奖21项,二等奖42项。
校企合作有广度。学校制定《铜陵学院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不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与行业企业共建153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个实验教学中心,有效满足了学生实验、实习、实训等教学需要。为进一步聚焦行业新趋势、企业新需求、技术新突破,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科研院所合作,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成立铜业学院,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世界制造业大会分论坛,近三年与铜陵有色金属控股(集团)公司等企业共建会计学现代产业学院、增材制造未来技术学院等8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学院。与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共设冠名班、实验教学中心等合作育人平台,打造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实体,开展浸润式实景、实操、实地教学。
完善教材建设管理制度 激活“金教材”内生力
教材选用有精度。学校成立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教材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统筹全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执行教材选用、审核、备案制度。制定《铜陵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强教材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审核、教材选用等环节的管理。优先选用近三年公开出版的权威、经典及规划教材,提高优秀教材的选用率。确保“马工程”教材应选尽选,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与学校应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数量的比例为100%。
教材建设有靓度。学校设立教材建设基金,鼓励教师将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重点培育与学校一流专业或核心课程建设相关、侧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秀教材。近五年,教师主编出版教材64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5部,省级一流教材和规划教材17部。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力办好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有特色、有内涵、有质量、有影响的本科教育。
(来稿时间:2024年9月20日 撰稿:徐良志 编辑:张文斌 审稿:蒋诗泉 陈昌文 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