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10月至11月,学校将接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五年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理念,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校园网持续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系列专题报道,宣传展示五年来学校在立德树人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举措与成效、特色与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五年来,面对国家战略新要求、行业转型新态势和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持续推进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走向深入;不断健全完善合作交流体制机制,着力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支撑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多渠道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为加快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开启交流“加速度” 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
中外双向留学稳步有序。学校高位推动国际学生招生培养工作,利用友城资源,依托走出去的大型企业,积极申报来华留学生项目。接待厄瓜多尔驻沪总领事来校考察,接受教育厅专家组来校现场诊断,顺利取得国际学生招生资质。发布铜陵学院2024年国际学生招生简章,正式录取来自厄瓜多尔、阿富汗、蒙古、缅甸、巴基斯坦等八个“一带一路”国家共18名国际学生。鼓励师生赴国(境)外学习交流。五年来,具有三个月以上国(境)外访学研修交流以及攻读博士学位经历的专职教师总数为64人,赴境外交流学习学生421人,其中参加中韩合作办学项目学生327人,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高校学习深造94人。
合作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与韩国又松大学合作,开展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专业“2+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总计培养498人,多名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学校正开展新一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申报,着力推进与美国北美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双方已签订MOU并举行两校领导线上视频会,确定合作专业并完成课程对接,并将启动高层互访。同时,推进与加拿大、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高校开展本硕联合培养以及暑期研学、交换生项目。获批德国博世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合作试点项目首批培育建设单位(智能制造方向)。组织教师参加长三角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中德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行动计划发布会暨人才强校创新发展论坛等。
特色人文交流精彩纷呈。学校注重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开展特色人文交流活动。学校获批安徽省第三批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入选教育部2021年中外人文交流全媒体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合作院校以及2024年度教育部中法、中欧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推介项目名单;举办韩国又松大学学生“品中国文化 赏徽风皖韵”夏令营;与台湾铭传大学、中华大学、玄奘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连续两年面向台湾高校举办文化艺术教育交流活动;选派9名同学赴台湾地区高校交流学习,促进皖台两地文化交流;推荐5名学生赴多伦多大学参加研学交流活动,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组织我校外籍教师积极参与长江保护宣传报道、参加外国人讲安徽故事大赛等活动;协助主办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铜陵)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复杂系统先进控制技术国际研讨会、会计监督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邀请美国、韩国、加拿大等高校专家参会交流。
拓展交往“朋友圈” 合作共建体系初步形成
合作体制机制日益完善。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既是高校的基本职责,又是获取办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健全完善交流合作体制机制,是规范合作办学的重要保障。学校制定了《铜陵学院“十四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规划》,出台《铜陵学院因公临时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铜陵学院教职工因私出国(境)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起草《铜陵学院社会合作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拟定校地、校企和校际合作的协议范本,规范业务流程,实施校长办公会审定机制,跟进后续合作成效,并致力形成反馈及质效评估闭环。
合作交流网络渐次铺展。学校全面加强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切实履行高校服务地方社会职能,探索建立起“依托政府、校企联合、校校互补、行业对接”的合作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并取得显著成效。校地合作方面,与铜陵市及周边地区、芜湖市、宣城市旌德县等地建立合作关系;校企合作方面,与铜陵有色、海螺集团、铜化集团、安徽电信、安徽联通、安徽邮政、铜陵国控等企业开展合作交流,签订合作协议;校校合作方面,持续选派交流生赴武汉理工大学学习,与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开展校际交流,并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与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积累研究生教育管理经验。
社会责任担当彰显有度。学校在搭建合作平台的同时,也积极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各类教育帮扶活动。与铜陵一中、三中等学校紧密联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搭建教育立交桥。对接池州市青阳中学、枞阳县横埠中学,持续开展县中托管帮扶活动。与枞阳县结对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帮助西藏自治区错那市对接继续教育学院开设财务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等。相关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和认可。
共谱交流“协奏曲” 长三角高等教育一体化有序开展
学校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对标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教育合作交流机制,在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果。学校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深度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入选长三角新商科联盟高校理事单位,拟承办2024年长三角新商科教育联盟年会;与沪苏浙地区企业合作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基地20个左右,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余项;联合申报省哲社、省自然科学课题10余项;与绿色技术银行研究院(上海)共建科研平台,推动区域内高校更好地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引进沪苏浙地区高校高层次人才,教师积极参加沪苏浙地区各类学术研讨会,邀请知名院校专家来校举办学术讲座;校领导多次率队前往沪苏浙地区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搭建校友“连心桥” 社会资源支持办学成效初显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校友工作,采取设置职能部门、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智慧校友平台、成立各地校友联络站、推进校友会注册登记等措施,不断健全完善校友工作组织体系、优化强化校友工作服务体系、拓展完善校友工作网络体系、抓实抓细校友工作保障体系,持续加强校友管理服务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
五年来,铜陵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累计接受校友个人、建设银行、国泰建筑等企业社会捐赠200余万元,基金会已到账捐赠累计851.22万元。其中2024年,校友企业安徽鼎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捐赠人民币100万元,设立鼎晖建设“育人奖”“升学奖”,用于奖励辛勤耕耘教坛的离退休教师和苦读升学的学子。制定《铜陵学院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办法(试行)》,加强对各类捐赠事务的统一管理。建立校、院两级校友联络工作机制,出台校友联络员选聘实施细则,启动智慧校友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赴北京、上海、新疆、深圳等地组织召开校友座谈会,相继设立北京、上海、大湾区校友联络站,筹备成立铜陵学院校友总会。
踔厉笃行,奋楫争先。学校将持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赓续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定位,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文章,为师生搭建更多“走出去”平台,助力师生拓展国际视野;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进程,不断扩大“朋友圈”,以交流促发展,以合作赢未来,力求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实现新的跃升,以更扎实有力的行动助力谱写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的时代华章!
(来稿时间:2024年9月19日 撰稿:解俊生 方园 夏晨 编辑:周佳佳 审稿:刘珺 陈昌文 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