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外国语学院:支教“五育”筑新梦 彩绘乡村展新颜

作者:外国语学院日期:2024-08-12点击:446

2024年盛夏,铜陵学院外国语学院“绘新村,助新农”乡村振兴服务队,怀揣着青春的热情与梦想,踏上了前往黄山市歙县小川乡小洲村的暑期实践征程。710日至24日,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围绕乡村支教、乡村彩绘、乡村清洁、乡村调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在实践的熔炉中百炼成钢”的深刻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能量。

德育之歌,旋律中的家国情怀。以音乐为桥,唱响家国情怀。志愿者们以《强军战歌》燃爱国之火,以《我和我的祖国》唤共鸣之情,以《父亲》教感恩之心。通过歌声,将国与家的情怀悄然融入心田,为乡村儿童点亮心灵灯塔,照亮成长之路。

美育之旅,绘画中的美学探索。美育浸润,以美育人。在绘画课堂上,志愿者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美好,表达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绘画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在心中种下美的种子,更让他们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美的方式表达自我。在墙绘服务中,一幅幅志愿者们用心创作的生动壁画,点亮艺术之光,构成小洲村最亮丽的风景线,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了文明养犬、生态保护等信息,提升了小学生及村民们的文明素养与环保意识,展现乡村的多元魅力与文化内涵。

体育之乐,运动中的健康快乐。“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志愿者们通过开展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与毅力,培养了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劳育之趣,手工中的创造精神。志愿者们关注劳动体验、强化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一方面以手工课堂为舞台,让劳育之花在乡村孩子心中绽放:折纸、扭扭棒、超轻粘土……每件作品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折纸,既锻炼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又学会耐心;激发了创造力与美感追求,又体验劳动之美,在创作中释放想象,感受创造之乐。另一方方面,守护绿水青山。面对七月洪水留下的“污物”,志愿者们与村民共同发起乡村清洁行动——手握垃圾袋,沿着河流两侧,细心清理每一处。通过多日的辛勤努力,乡村环境焕然一新,绿水青山,自然之美与人文之光交相辉映。

智育之识,学途中的守护明灯。志愿者们在小洲村掀起了一股知识热潮,他们利用课后辅导耐心解答孩子们的学习难题;开设了“《小橘灯》阅读实践课”并捐赠图书;“学习有方法,简单”与“小橘灯”相互促进,以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美的风景。同时,防溺水知识宣教也是本次实践活动的一大重点工作。志愿者们围绕CPR急救、离岸流识别等内容,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演示。孩子们在互动中提高了安全意识,学会了自救技能,为暑期生活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活动中,志愿者们行调研之实,倾听发展心声,即带着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走进村民家中,倾听他们对乡村发展的期待与建议,共同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共同描绘和谐共生、充满希望的乡村画卷。

这是一次短暂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旅程。通过与小洲村的亲密接触,实践团的成员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知识,更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与信念。

(来稿时间:2024年8月12日 撰稿:王倩倩 编辑:周薇 审稿:吴红 张平平 崔磊 高菲/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