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基层建设,激发广大学生拼搏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4月20日下午,法学院举办“双向奔赴 不负青春”2024年第二期优秀校友讲坛,邀请学院优秀校友就基层就业经历进行分享。会议由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孙结才主持,七位优秀校友代表、法学院全体辅导员及250余名学生参会。
坚守初心 笃定前行
安徽省选调生校友代表、现任职于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镇党委书记的法学院2010届毕业生张伟,结合自己当初的职业选择和工作经历为学弟学妹们进行了分享。他指出,作为一名法科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要审视自己的性格情商、审视自己的欲望、审视自己的初心;在作出职业选择后,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守得云开见日出的耐心和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信心。他说,公务员工作不是“铁饭碗”“享乐屋”,如果立志要当国家公务员,一定要有一心为民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职务晋升,要有一个厚积薄发乃至不发心理预期。
主动请缨 勇于担当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录用校友代表,法学院2019届毕业生鲍胜君,入职分配主动请缨去基层司法一线历练,现任安庆市迎江区司法局二中队队长。他分享了自己考入司法局的心路历程和基层工作的理解。他表示,在青春最美好的时期,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投身到一线,并鼓励同学们要把自己放到国家社会发展大局中去,从服务法治建设的角度做好自己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
拓宽视野 殊途同归
“三支一扶”校友代表、现就职于合肥蜀山区井岗镇人民政府的2021届毕业生丁永伟和基层特岗计划校友代表、现就职于歙县民政局的2022届毕业生余帝红,结合她们自身为何选择“三支一扶”“特岗计划”及在工作中的生动事实为同学们阐释了赴基层就业的意义。她们都表示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并指出在基层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是很充实,找到了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她们鼓励学弟学妹们,在就业的十字路口,不要孤注一掷,要多条腿走路,要拓宽视野,多种选择、殊途同归。
踔厉笃行 厚积薄发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录用校友代表,法学院2021届毕业生李阜蒙,应届考入安徽大学刑法学研究生,今年顺利通过北京市公务员招考,入职北京市某人民法院。分享会上,李阜蒙作为刚刚参加完地方公务员招考的学长代表,为同学们分享了“热辣滚烫”的考公经验。他指出,要想取得好成绩,首先需要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大学可以是象牙塔,也可以是历练自己的舞台。他希望学弟学妹们进入大学想明白两件事:一是,大学干点什么?二是,大学读什么样的书?他用自身求学和校园任职经历向同学们证实了唯有努力,拼搏才能成就梦想。
扎根西北 绽放边疆
新疆专招校友代表、现任职新疆某单位国家公务员岗位的2022届毕业生孔秋芳和西部计划校友代表、现任职新疆建设兵团某师的2023届毕业生方卓荦,分享了她们在边疆工作的感悟。两位校友表示,支援西部地区建设是她们大学期间一直就有的信念,她们也可以做新时代的“军中花木兰”,他们要将学校所学真正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发展实践中,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此外,方卓荦针对西部计划的相关政策及报名通道给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了分享,并通过游走的视频,带领现场的师生观看了她的工作环境,师生一同领略到新疆秀美的风景,大大激发了现场同学们投身祖国基层建设中的热情。
孙结才在主持会议时,对校友们长期以来关注学校发展表示感谢,对他们肯吃苦,扎实肯干的精神给与高度赞扬。他指出,基层是毕业生建功立业的舞台,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广阔空间,不仅能拓宽视野,更能加强自身的历练。他鼓励同学们要树立正确择业观,要把“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的精神付诸实践。他希望,同学们要向优秀校友学习,要从他们分享的人生励志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据悉,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进行,旨在也通过发挥优秀校友的朋辈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学院“学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并引导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积极投身基层建设,实现多元化就业。
(来稿时间:2024年4月23日 撰稿:金丽丽 编辑:张文斌 审稿:郑志强 孙结才/杨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