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春华多举措 清秋结硕果—— 文艺学院创新赛事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双提升”

作者: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日期:2023-09-15点击:772

 近日,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本年度的获奖结果陆续公布,文艺学院师生捷报频传,斩获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国家级赛事成绩再创新高。

健全学科竞赛制度 机制再优化

 延伸品牌抓特色。学院按照学校有关进一步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实施意见、学科和技能竞赛管理实施办法等,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将“一院一品”延伸、细化成“一专业一竞赛”,实现了“学院全覆盖、专业全覆盖、学生全覆盖、教师全覆盖”强化责任抓层级。学院建立了以学院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对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项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规范,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竞赛链,甄选出含金量高、影响面广、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竞赛项目,构建了学院、专业两级竞赛指导体系。措施激励抓导向。学院出台激励措施,为学科竞赛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凡学生参加校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均可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得分,同时在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中申请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对于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学院在评奖评优、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方面予以体现,并给予指导教师及获奖学生奖励。

构建竞赛指导体系 管理再精细

落实任务不打折。学院服从安排,在学校统筹安排下,整合优势资源,承办并负责相关学科竞赛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再由教研室具体承担任务,对学科技能竞赛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和指导。组建团队不含糊。根据各类学科竞赛的特点,结合教师学科背景、知识结构,组建跨学科指导教师团队,从赛事宣讲、团队组建、作品指导、赛后总结等方面作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能力不务虚。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参赛,学院鼓励教师通过外出进修访学,提升自身专业功底;通过组织教师观摩优秀作品、参加相关培训、外出参观交流等途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竞赛指导水平。

 推进专业内涵发展 赛教再融合 

 “改”字为先求创新。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融”,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融“教、学、赛”为一体,围绕通识素养、专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四大模块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融”字为要求互通。学院行业、企业的新时代人才需求,按需企业、高校、社会组织共创学科竞赛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赛,将比赛任务转化为课程教学模块,精心设计实训课程内容;以竞赛项目为驱动,安排主题解析、团队组合、竞赛模拟等各项教学活动,每个竞赛项目要经历调研、汇报、答辨等教学环节。“干”字当头求实效。学院将课堂变成“赛场”,不仅是授课形式的改变,而且是教学思路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更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近五年,文艺学院师生积极参加各类比赛近百种,累计获得国赛、省赛等各级奖项2000余项,这是“变”的成果。

(来稿时间:2023年9月15日 撰稿:钱敏 编辑:段明玉 审稿:刘静 姚小烈 /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