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日,机械工程学院组织“兴与乡愿”实践团赴滁州市定远县大桥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旅游展蓝图 乡村振兴有深度
实践团队第一站到达2009年初修建、2019年扩建,包括军事博览园、攻占石板桥、大桥老街旧时生活、河道堤岸治理等,同时的还原战时堡垒与战壕等场景的中原局第三次会议旧址。当地在该革命旧址上融入现代化表达元素,以红色旅游为基础,结合农家乐体验为辅助,打造皖东红色旅游经典之作,成为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跟随引导员,团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详细了解了大桥镇的红色历史。队长何号车表示:“参观过程中,仿佛进入了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的年代,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战争的惨烈,以及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这激发了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更加懂得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如今,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支撑下,当地红色旅游建设已初具雏形,实践团也在官方自媒体平台宣传大桥镇红色革命文化,拓展当地知名度,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扶贫车间落实处 乡村振兴有力度
实践团成员实地走访滁州润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大桥镇就业扶贫箱包加工车间,了解到该车间通过“党建引领、资金奖补、优化服务”等举措,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帮带+群众参与”的经营模式,引进服装加工、手工制作等项目;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方式,通过“因人定培、以培定岗”送工作岗位到家门口,保障因照管家庭、教育子女等无法外出务工的中年妇女和大龄劳动者能就近就业;通过“党建引领+场地租赁”模式,由政府提供加工场地,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生产设备并负责产品回购,最终实现村企业有发展、集体有收益、贫困户有收入的多方共赢局面。经了解,扶贫车间员工在每月完成基本工作指标后不仅能得到应有的收入,还获得扶贫奖金,极大激发了积极性、创造力和进取心。仅这一个扶贫车间,就吸纳了当地劳动力100多人,人均增收在3万元左右。
调研访谈显民意 乡村振兴有温度
实践团从当地环境及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等内容,以驻村干部、基层村委工作人员、群众为主要对象,展开实地调研访谈,了解了大桥镇乡村振兴的发展情况、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状况,以及当地村民对乡村振兴发展的真实感受。实践团还在调研的基础上,依托所掌握的知识,结合当地村民实际情况,向村委会提出了相关建议。“愿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中国。”通过此次实践,团队成员陈年发表示:“此次活动的开展,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成员切实感受到“三下乡”的意义所在,将在实践中深入基层,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在奉献中磨砺自我,赓续红色血脉,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来稿时间:2023年8月31日 撰稿:刘琦 编辑:王美玲 审稿:张静波 张平平 崔磊 /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