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沈浩精神 “铜”心赋能振兴——铜陵学院师生奔赴各地投身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作者:党委宣传部日期:2023-08-25点击:1720

陵学院是沈浩的母校,是沈浩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源头之一。一直以来,铜院师生秉承沈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秉持初心,在基层实践中淬炼成长。截至目前,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学校多位师生不畏艰辛,主动请缨,奔赴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将青春与汗水洒在乡村振兴的一线。经整理,采撷部分事迹如下。

爱撒江心洲 共筑振兴梦

 

芮训媛,铜陵学院金融学院专任教师,安徽省第八批驻村帮扶干部,胥坝乡西江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2021年6月驻村以来,芮训媛积极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立足“五大振兴”,着力做好党建引领下的乡村发展,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产业发展有突破。用帮扶资金投资生态果蔬基地近2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有较大提升,2020年为6.5万元,2021年为11.5万元,2022年为19.5万元,同时解决了部分留守村民的就业问题。基层治理增实效。完成了西江村基层党组织的整改验收,村级“三治”体系逐步健全规范;2022年在全乡千分制考核中从2021年的第15名上升到第7名。村情村貌大改观。新修水泥路4段,新安装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健身器材3处;人居环境整治整村推进,完成美丽乡村建设验收。志愿服务惠民生。消费帮扶100万余元,帮助培训基层工作人员近600人次,开展义务下乡授课12人次,完成美丽乡村墙绘400平米,捐赠图书桌椅以及各种学习用品价值近10万元,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12次,一对一结对帮扶9个家庭,为留守儿童捐赠午餐费6万余元,开展周末义务家教活动6场次,开展文艺下乡活动3场次,为低保学龄儿童过集体生日3场次……

用情用心用力 助力乡村振兴

陈自满,铜陵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任教师,安徽省第八批选派驻村干部,铜陵市郊区灰河乡灰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陈自满立足灰河村实际,察民情、解民忧、聚民心,聚集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机构和单位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志愿者的作用,谋发展、布新局为乡村振兴增动力、添活力,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文化“软实力”提升乡村振兴“精气神”。陈自满主动联系铜陵学院优秀校友,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组织铜陵学院师生以墙为纸绘就村庄文化新篇,改造人居环境,引领精神文明新风貌;与社会组织合作,深入当地小学为留守儿童开展财商课程教学,并捐赠教学物资;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村辅导文化课程、开展体育活动、教阅红色经典著作、教唱红色歌曲等义务帮教助学活动。以经济“硬支撑”注入乡村振兴“强动能”。面对村小、地少、人力资源不足等产业发展不利因素,陈自满多方考察,充分利用帮扶资金,联合当地企业和灰河村共同建设全季节水果种植基地,并推动文旅结合的发展,实现产业发展跨村联动;获得学校支持,实现农副产品校园直销,不仅带动灰河村农副产品的销售,还辐射到铜陵郊区其他村、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帮助该村集体企业累计销售150多万元农副产品,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实干为先 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新发展

柏晓凡,铜陵学院2003级会计学专业,滁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二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天长市汊涧镇长山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柏晓凡充分发挥金融部门优势,汇聚金融机构与乡镇政府、村自治组织的助农力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金融“搭台”、信用“串联”、党群“唱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0万元,比上年增长60%,位列全镇第一。

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改造提升为民服务大厅,放大“红磁场”效应;对张大路等5个村民组共计4公里路面进行硬化,便民出行;完成釜山水库南干渠2950米渠道衬砌工程,建设15个小泵站;对接投资总金额150万元光伏发电项目,争取一事一议项目34万元;争取安徽省徽商银行党建专项资金14万元对长山村金融活动室进行提升改造;争取帮扶资金10万元、办公设备等物资价值5万元用于改善村办公条件,提升发展高度和民生温度。人居环境全面优化。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互动融合,精心谋划改造人居环境,征地120亩打造居民集中区美丽乡村景区化建设,规划可建200户,有意向建房30余户,目前已建8户。天长市乡村会客厅暨小鸡科普馆开工。在扩大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长山。社会保障全面提高。持续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探索开展“一个中心、三个基础、四个推动”为核心的“134工程”,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聚焦强农惠农,带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帮助村内种桃大户销售黄桃一万余斤,帮助1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振兴路上

孙小伟,铜陵学院200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铜陵市广播电视台团委书记,郊区周潭镇凤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自驻村以来,孙小伟吃住在村,扎根基层,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驻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将青春和爱挥洒在乡村振兴路上。

  心系村民,架起“连心桥”。小伟经过拉网式全覆盖大排查,及时召开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会,分析研判问题,确定解决措施,化解难题,筑牢返贫防线。“一枝一叶总关情”,从修理村民渗漏的水管到利用帮扶单位资金建设10万元的樱桃大棚和便民桥,用真情服务村民,架起党和政府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扎根田野,结出“致富果”。开新路,促帮扶,设立铜陵市首家消费帮扶点作为凤凰村50多种特色农副产品的直销点,目前二馆已在市区开设。开直播,带产品,直播当天翠冠梨销售6000斤,助力完成销售额50万元。谋项目、争资金,带动脱贫户就近就业60人,村民就业、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收入共增加2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逐年攀升,达到70万元,让凤凰村结出“致富果”。党旗指引,开满幸福花。他建章立制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办事效率,健全村务公开制度;着力加强理论学习,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学习,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助推基层党建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让凤凰村开满了“幸福花”。


选好青春“新赛道” 跑出青春“加速度”

王超,铜陵学院2012级法学专业,任职于歙县城市管理执法局,黄山市歙县长陔乡石门坑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灵秀的山川、蜿蜒的小溪、盛开的花草、叽喳的鸟鸣构成了乡村美妙动人的风景。身处风景中,王超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高村民满意度、幸福感,作为驻村第一书记责无旁贷。”

把稳“信仰之舵”,调查沉入一线。他积极走村入户,和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他调查到,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为薄弱,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农产品存在销售难……在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召开驻村工作队成员会议,研究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高扬“实干之帆”,矢志笃行不怠。王超抓住“小”问题,解决村民心中的“大”难题,规整出70个停车位,解决了村内车辆乱停放的问题。他争取资金,实施背主干道亮化项目,安装路灯132盏。累计争取资金50余万元,修建桥梁一座、实施生产便道硬化及部分危险区域安装护栏等项目。对于外界鲜少知道的当地知名农产品“长陔山宝”,他撰写相关信息报道,被中央、省级媒体报道,扩大了该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了销量。通过互联网积极销售农产品,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10多万元。力挥“奋进之楫”,铸就伟大梦想。他因地制宜,制定出以发展油茶产业为主的策略,联合实施为期3年的千亩油茶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项目,村民人均收入由2020年的1.51万元提升至2022年1.99万元,村集体经济由12.4万元提升至30.4万元。2023年目标是实现村集体经济80万元,截至上半年已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75万元,超额完成目标。

打造“甜蜜”事业 共享“甜蜜”生活

李昶程,铜陵学院会计学院2013级会计学专业,任职于黄山市徽州区城管执法局,徽州区洽舍乡张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2021年,李昶程作为一名90后干部从区直单位选派到农村基层,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迅速成长为一名“实干派”干部。从到村任职起,迅速转变角色融入农村工作,无论大小事都亲力亲为,获得当地群众一致认可。

围绕特色产业做文章。张村处于大山腹地,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李昶程把乡村振兴作为第一要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中蜂、清水鱼、土猪土鸡的养殖,种植茶叶、油茶、香榧,打造猕猴桃果蔬基地,把村里的特色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做大做强。立足核心优势强经济。他强调张村作为徽州区唯一的中蜂保护地,要围绕产业振兴大力发展中蜂这一优势产业,以打造“甜蜜张村”为目标,持续推进中华土蜂保护项目,在沿路通过蜜源树种栽植、农房墙体绘画、小节点景观打造等方式提升村庄整体环境,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蜂产业为村集体经济增长8万元经营性收入。精准慰问帮扶暖人心。李昶程贯彻“甜蜜张村”理念,利用集体收入反哺村民,解决张村交通出行不便等一系列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针对本村老年人出门理发难的问题,利用村集体收入购买服务,每两月给村里80多位7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一次。除此之外,村庄沿线安装太阳能路灯、重阳节敬老慰问、免费更换液化气开关等。每一件实事好事都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甜蜜幸福,李昶程也成了村民心中的“当家人”。

整理:王美玲 编辑:王美玲 审稿:查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