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赋能育人 助推“双减”惠民

——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积极开展属地中小学课后延时志愿服务

作者: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日期:2023-03-01点击:602

  为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资源,缓解“双减”政策实施后中小学艺术师资短缺压力,推动“大手拉小手”协同育人,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先后联合属地部分中小学,扎实开展常态化课后延时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双减”政策落稳落实。

高站位 主动作为勇担当

  党中央于2021年提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实施“双减”政策。这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实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发展。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闻令而动,抢抓契机,贯彻大中小学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高站位,勇担当,服务地方,主动作为。自2021年9月起,该院党政领导、教研室主任等多次与铜陵市教体局、铜官区教育局沟通,并带领相关专业教师前往铜陵市实验小学、田家炳小学等学校进行对接,精心打造课后服务“金课”,目前已与属地6所学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提供课后延时志愿服务。

  解民忧 “文艺”力量润心田

  “双减”政策解民忧、惠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中小学都面临着资源不富裕、师资可能短缺等难题,导致课后服务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秉持“传文播艺,育美求真”的育人理念,用“文·艺”的力量浸润学生心田。为满足中小学生课后广泛的兴趣爱好,该院搭建了传统文化、声乐、器乐、美术、手工五大板块的课后服务体系,先后派出音乐、设计、中文等专业25名师生为铜陵市实验小学、铜陵师范学校附属第二小学等学校开设了古筝、扬琴、二胡、琵琶、合唱、钢琴、国画、手工、传统文化等特色课程,服务学生500余人,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们的不同需求,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受到了师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谋合作 协同育人谱新篇

  与属地学校实行课后服务共建,是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落实“双减”政策和“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把实践育人作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推动校地合作。2022年12月19日,铜陵市家庭教育协会、实验小学共同主办“双减”背景下家长论坛大会,铜陵市教体局、市妇联、铜官区教体局相关领导以及铜陵市实验小学领导老师共40余人参加会议。文艺学院积极推荐专家学者,退休教授刘星期受邀参会,并受聘担任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组长。学院将优秀专业教师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教师资源库,既助力了中小学补齐课后服务师资、资源短板,又促进了学院教师在课后服务中开展教学研究,还能为我校师范类学生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实现高校和地方基础教育的“多赢局面”。

  今后,该院将继续加强推进与中小学常态化联合开展课后服务活动,争取为属地学校“双减”做出更大贡献,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更大平台,为“三全育人”拓展更多的载体。

(来稿时间:2023年3月1日 撰稿:孙瑜 编辑:王美玲 审稿:陈昌文 /查道懂)